[实用新型]一种无链自行车多变速机构无效
申请号: | 93215543.X | 申请日: | 199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61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06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志坚 |
主分类号: | B62M11/04 | 分类号: | B62M11/04;B62M2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46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多变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链自行车,尤其是一种无链自行车的多变速机构。
发明人在实用新型专利(ZL89214320.7)中提供了一种“齿轮传动的九种变速自行车”。这些变速齿轮均装在中轴上,由于受中轴的长度和锥形齿轮影响限制了其它变速齿轮的大小和安装位置,而且中轴部位受力大,结构的复杂则会增加自行车三角架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以上弊病,将变速机构设置在中轴和后轴之间的传动轴上,提供一种由三个手柄、三个拨叉操作的多变速无链自行车。
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在中轴及后轴之间的传动轴上装一变速箱,在箱内的二个支座处将传动轴分为同轴心但不相连的三段,旁边设有平行的二轴,在箱体内每段传动轴及二轴上分别安装了二组或三组齿轮。每段上均安装二组齿轮时,都有一组为常啮合齿轮,另一组在传动轴上的用花键固定在传动轴上,轴向可滑动,每段传动轴上两组齿轮间均制有牙嵌离合器,二轴上的齿轮配合靠中轴二段传动轴的齿轮联为一体,配合连接后轴段的齿轮联为一体。连接中轴传动轴上的轴向可滑动齿轮为主动齿轮,通过牙嵌离合器带动传动轴上齿轮或带动二轴上与其配合的齿轮,二轴上的齿轮为被动齿轮,在中间段二轴上的齿轮为主动齿轮,与其常啮合的传动轴上齿轮为被动齿轮,与它相邻的轴向可滑动齿轮又是它的被动齿轮,在连接后轴传动轴上的用平键固定在中间传动轴端并与连接后轴传动轴端动配合的为主动齿轮,相邻的轴向可滑动齿轮为被动齿轮,二轴上的常啮合齿轮为被动齿轮,与轴向可滑动齿轮配合的为主动齿轮。每段传动轴上的轴向可滑动齿轮上可再联体一个至三个齿轮,相应在二轴上的配合齿轮也可再联体一个至三个齿轮,但每组联体齿轮变速时只能有一对啮合。变速操作机构由三个手柄、软轴、回转弹簧、三个拨叉组成,三个手柄安装在自行车三角梁或车把上,三个拨叉分别控制三个轴向可滑动齿轮;软轴两端分别连接在各个手柄和其控制的拨叉上,回转弹簧一端固定在拨叉上,一端固定在变速箱上,每段传动轴上分别为三组齿轮时,上述结构的每段传动轴上轴向可滑动齿轮的另一侧增加一组常啮合齿轮,传动轴上的齿轮均与传动轴动配合并与相邻的轴向可滑动齿轮或其联体齿轮之间制有牙嵌离合器,二轴上的齿轮与该段上的齿轮联为一体。
上述结构每段传动轴上的二组或三组齿轮可交错组合。
图1为九组齿轮三十六种变速的变速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拨叉侧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参见图1,变速箱1内支座7、11处将中轴与后轴之间的传动轴分为传动轴A、A’、A″三段,三组齿轮2、2’、齿轮4、4’、齿轮6、6’安装在传动轴A及二轴B上。三组齿轮8、8’、齿轮9、9’、齿轮10、10’安装在传动轴A’及二轴B上,三组齿轮13、13’、齿轮14、14’、15、15’、齿轮16、16’安装在传动轴A″及二轴B上,其中齿轮2、2’、齿轮6、6’、齿轮8、8’、齿轮10、10’、齿轮13、13’、齿轮16、16’为常啮合齿轮,齿轮4、9、齿轮14、15用花键5分别固定在传动轴A、A’、A″上,轴向可滑动,齿轮2、6、8、10、16’分别与传动轴A、A’、A″动配合,齿轮13与传动轴A’端用平键12固定并与传动轴A″端动配合,齿轮4分别与齿轮2、6之间、齿轮9分别与齿轮8、10之间、齿轮14、15分别与齿轮13、16之间制有牙嵌离合器3,二轴上的齿轮2’、4’、6’、8’、9’、10’均联为一体,齿轮13’、14’、15’、16’联为一体,拨叉17、18、19分别控制齿轮4、9、14和15(拨叉19的侧视图见图2)。变速操作机构由三个手柄、三根软轴、三个回转弹簧、三个拨叉17、18、19组成,三个手柄安装在自行车车把上,三个拨叉17、18、19运动方向一侧分别接有连在三个手柄上的三根软轴一端,三个回转弹簧一端分别固定在拨叉17、18、19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变速箱壳体上,使软轴始终处于受力状态。当拨叉17将齿轮4靠紧齿轮2或齿轮6使牙嵌啮合器3啮合或与齿轮4’啮合时,齿轮2或齿轮4或齿轮6带动齿轮2’或齿轮4’或齿轮6’,从而带动齿轮8’、9’、10’,当拨叉18使齿轮9与齿轮9’啮合或通过牙嵌离合器3啮合齿轮8或齿轮10时则带动了传动轴A’,也就带动了齿轮13。当齿轮14、15通过牙嵌离合器3与齿轮13啮合时则带动了传动轴A″,传至后轴,当齿轮14、15通过牙嵌离合器3与齿轮16啮合或分别与齿轮14’、15’啮合时,齿轮13则通过常啮合齿轮13’带动齿轮14’、15’、16’,从而带动齿轮14或齿轮15或齿轮16,则带动传动轴A″传至后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志坚,未经赵志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55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