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链快速变挡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93240995.4 | 申请日: | 1993-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794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15 |
发明(设计)人: | 徐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三军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B62M9/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汉香 |
地址: | 4326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属自行车类,具体说是一种复链快速变档自行车。
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自行车为单链变速自行车,单链变速特点:采用单付链条和多个链轮,通过调整大小不同的链轮来调整速比,达到快速和慢速行驶的目的。其缺点:(1)单链变速当速比大时,因传动比大,小链轮包角太小,啮合齿数太少,动载荷过大易损坏链条和小链轮;(2)在骑行过程中,变速时常出现链条与链轮的跳齿卡齿现象;(3)换档操作须经几次变速,故操作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克服上述缺点,设计了一种车速比大,功率高,无跳齿卡齿,操作灵活方便,且能快速换档的复链快速变档自行车。
下面结合实施例的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特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复链传动机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凸轮变速操纵机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下述方案实现的:如图1、2所示,复链快速变档自行车由三角架1,车把2、车闸3、车座4、前轮5,后轮6,中轴右侧大链轮8、前轴11、中轴18、后轴29、后轴飞轮33组成,其特征:在三角架1的前端装有凸轮变速操纵机构,在中轴18和后轴29之间装有复链传动机构。
如图3所示,凸轮变速操纵机构由变速手柄盘16,变速手柄17,变速拨叉36,凸轮37,凸轮固定盘38,端盖42,固定凸轮支架43,凸轮滑块44,连杆49组成,变速手柄17与变速手柄盘16采用螺纹连接,变速手柄盘16与凸轮37采用方孔配合,加端盖42用螺钉41固定连接,变速手柄17装在变速手柄盘16上与凸轮固定盘38之间,采用定位弹簧39和定位滚珠40定位,凸轮37与凸轮滑块44之间通过滑块固定卡圈45连接,滑块固定卡圈45通过连杆49与变速拨叉36连接,连杆49上装有调节螺母48,连杆49穿过导管47内的连杆导管轴12用锁紧螺钉46锁紧,变速拨叉36与离合器滑动链轮27之间装有两个特轻轴承35,凸轮变速操纵机构用固定卡13、14、15固定在三角架上。
如图2所示,复链传动机构由中轴右侧大、小链轮8、21,后轴右侧双连齿链轮7,中轴内、外轴套19、20,中、后轮轴18、29,后轴套34,轴承22、23、24、25、30、31、32,三付链条,双向牙嵌式离合器变速装置组成,而双向牙嵌式离合器变速装置由离合器滑动链轮27,离合器快速档齿轮26,离合器慢速档齿轮28组成,中轴右侧大链轮8与后轴右侧双连齿链轮7,通过右侧外部链条(即第一付链条)相连接,后轴右侧双连齿链轮7与中轴右侧小链轮21,通过右侧内部链条(即第二付链条)相连接,中轴右侧小链轮21通过中轴内套19与离合器快速档齿轮26相连接,离合器滑动链轮27与离合器快、慢速档齿轮26、28,通过变速手柄17可啮合或脱开,离合器滑动链轮27通过左侧链条(即第三付链条)与后轴飞轮33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变档传动过程。
从图2可看出,当骑车人用脚踩右脚蹬9时,带动了中轴右侧大链轮8,链轮8通过第一付链条的传动带动后轴上的双连齿链轮7,而双连齿链轮7的转动通过第二付链条带动中轴右侧的小链轮21,因小链轮21与中轴内轴套19采用螺纹紧固连接,故当小链轮21转动时,通过中轴内轴套19的转动带动左侧离合器快速档齿轮26转动,当变速手柄17推到快速档位置时,离合器滑动链轮27与快速档齿轮26啮合,通过第三付链条的传动带动后轴飞轮33完成快速行驶的目的。
在骑行启动和爬坡时若需慢速档,则只需将变速手柄17推到慢速档位置,使离合器滑动链轮27与快速档齿轮26脱开,而与慢速档齿轮28啮合(慢速档齿轮28与左脚蹬10采用铆接紧固联接),通过第三付链条的传动带动后轴飞轮33即可完慢速档行驶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因采用了中、后轴间的复链传动、双向牙嵌式离合器变速,故较大的提高了传动效率、加大了速比,加快了骑行速度。
2.由于采用了凸轮变速操纵机构,简化了变速过程,在骑行时变速转换迅速方便,克服了单链变速过程中,大、小速比之间的转换必须经过链条与链轮的几次不断转换,由于多次转换,链条与链轮的交叉啮合易造成链条的跳齿卡齿现象,降低了链条和链轮的使用寿命,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三军,未经徐三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409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