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速热钢坯或类似坯料的步进式加热炉无效
申请号: | 94101144.5 | 申请日: | 199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34C | 公开(公告)日: | 1998-07-15 |
发明(设计)人: | 阿尔弗莱德·巴瑞里;斯缔法诺·德普拉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利特克纳·S·I·工业股票联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70 | 分类号: | C21D9/7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卢宁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坯 类似 坯料 步进 加热炉 | ||
1.用于速热钢坯或类似坯料的步进式加热炉,其中运动梁(1)和固定梁(1′)的上表面由具有一定形状的坯料翻转顶脊(5,4)组成,固定梁(1′)和运动梁(1)的坯料翻转顶脊(4,5)包括多个为坯料翻转顶脊段形式的模件(7,8,9,10),所述顶脊段沿运动梁和固定梁(1,1′)的长度方向排列对齐,可拆卸地安装在梁(1,1′)的顶部,并且在它们之间设有热膨胀补偿节,其特征在于,
a.用于冷却流体的方管状的管梁(2,2′)安装在每个运动梁和固定梁(1,1′)的顶部;
b.所述顶脊段(7,8,9,10)具有平的支承座(11,21),以所述支承座安装在管梁(2,2′)的方管的上方,
c.所述顶脊段(7,8,9,10)通过螺柱(13)可拆卸地安装在方管上,所述螺栓将方管固定住,并与所述支承座(11,21)的相应孔(211)配合,此时所述顶脊段通过螺母(14)夹到方管上,所述螺母(14)螺旋连接在螺栓(13)上,
d.所述管梁(2,2′)和所述顶脊段(7,8,9,10)具有辅助的相互定位装置(102,111,102′,121,2,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进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脊段有一支承座(11,21)其宽度与管梁(2,2′)的宽度大致相同,此时定位装置由沿支承座(11,21)纵侧设置的竖直的边缘法兰(19)组成,法兰(19)与方管(2,2′)的竖直壁横向叠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步进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顶脊段(4,5)的支承座(11,21)的底部至少有一个处于中央位置的纵向键槽(111,121),键槽至少与一个方管(2,2′)位于中间位置的顶键或顶杆(102,102′)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进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脊段(7,8,9,10)横截面呈倒T形,它包括一个支承座(11)和一个位于中间位置的纵向坚直腿,或者顶脊段的横截面呈L型,其中纵向的竖直腿(20),位于支承座(21)的一侧边上,竖直腿(12,20)设有减重凹座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步进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凹座(15)被也延伸至支承座(11,21)的加固肋(16)相互分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步进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顶脊段(7,8,9,10)的竖直腿(12,20)上具有通孔(17′)或通槽(17)。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步进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或槽(17′,17)可位于一个包围梁(1,1′)并可部分地遮住顶脊段(7,8,9,10)的耐熔炉衬(6)的外部,或它们可全部或部分地被所述耐熔炉衬(6)所遮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进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顶脊段(7,8,9,10)的上表面在坯料支承点P处有横向坡口槽(18)。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步进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横向坡口槽(18)设置在顶脊段(7,8,9,10)相对的两个侧边上并通过将顶脊段(7,8,9,10)上表面的侧边缘倒角而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步进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竖直腿(12,20)的前部和后部的最外端(112,120)做成相对于纵轴倾斜且彼此相互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步进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竖直腿(12,20)终端的一部分延伸出支座(11,21)相应最外端之外,另一部分则相对于所述支承座缩回。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进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顶脊段(7,8,9,10)由耐熔合金,例如含钴50%的UM-CO材料,和铬,镍,钴高级合金制成。
13.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步进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横截面呈倒T形的顶脊段(8,10)可由单件或两个对半的部件(110,210)组成,部件(110,210)的横截面呈L型并可沿位于中央的纵向竖直平面分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利特克纳·S·I·工业股票联合公司,未经伊利特克纳·S·I·工业股票联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114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稠合杂环酮衍生物,它们的制备和应用
- 下一篇:气相氟化制备二氟甲烷的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