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脊椎前位椎体间复位固定器无效
申请号: | 94101170.4 | 申请日: | 1994-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08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19 |
发明(设计)人: | 吴兴盛;陈博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兴盛;陈博光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脊椎 前位椎体间 复位 固定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脊椎前位锥体间复位固定器,其主要是在脊椎前位上取出病变椎体後所遗留的空间内置入一筒状枢钮座,该枢钮座上下端分别以正、反螺纹旋合有一螺杆,螺杆末端螺设有盘座,经扳转枢钮座可使两螺杆分别向外旋出,从而使两盘座分别抵制于该空间上两相邻椎体的顶、底面,以提供脊椎一支撑复位作用。
脊椎为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然而当人们遭遇车祸意外、运动伤害,乃至于感染或肿瘤,却都将引发脊椎的病变伤害,如图6所示,是人体中脊椎的末端,其中脊椎经常出现病变而有压迫神经症状的部位是在其前位的椎体90,当其中一节椎体91发生骨折、发尖而有神经压迫症状时,目前的作法是将该节病变椎体91取出,以减少神经压迫,而该病变椎体91取出后,必须于其遗留空间内置入一适当的内植物,以接合上下相邻的椎体90,提供减压术后的稳定性,以往的作法是植入块状骨头,或再加内固定器,以求稳定,而以目前既有的固定器在复位操作及稳固性上仍未臻理想,故如何提供一复位操作简单及稳固安全的脊椎前位复位固定器即值得深入探究。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脊椎前位椎体间复位固定器,其主要是在脊椎上由病变椎体所遗留的空间内置入一筒状枢钮座,该枢钮座上下端分别以正、反螺纹旋合有一螺杆,螺杆末端螺设有盘座,经扳转枢钮座,其上、下两螺杆分别向外旋出,从而使两盘座分别抵制于该空间内两相邻椎体的顶、底面,以提供脊椎一稳固的复位支撑作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脊椎前位椎体间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一呈中空筒状的枢钮座上下端分别形成正、反内螺纹,分别与一螺杆旋合,
两螺杆上分别形成与枢钮座对应的正、反螺纹,并对应旋合于枢钮座上,又两螺杆外侧端部中央处形成有螺孔,于其上固定一盘座,
该盘座是呈一凹弧盘状,其盘底中央处形成有一固定孔,固定孔上穿设有一螺栓,螺栓对应旋入螺杆外侧端部的螺孔内,将两盘座分别固定于螺杆末端,在该盘座底部设有穿经所述螺杆的托架,该托架固定安装于脊椎的椎体间。
所述的脊椎前位椎体间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该盘座周边环设形成有多个尖齿。
所述的脊椎前位椎体间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该盘座外底面环设形成有多个贯穿孔,又螺杆端部对应形成有凸齿,该凸齿嵌入盘座的贯穿孔内。
所述的脊椎前位椎体间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该枢钮座外侧壁形成有供六角扳手扳转的六角壁面。
所述的脊椎前位椎体间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该六角壁面的每一壁面上形成有供内六角扳手插入扳转的六角穿孔。
所述的脊椎前位椎体间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该托架呈一L形状,其垂直壁配合椎体弧度形成有一弧壁部,弧壁部上设有供穿设钢钉的穿孔,其水平壁上则形成对应穿经螺杆托住盘座的凹槽。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的效果主要是在一枢钮座上分设螺杆及盘座,以构成一脊椎前位椎体间复位固定器,在脊椎前位上取出病变椎体後所遗留的空间内置入该枢钮座,该枢钮座上下端分别以正、反螺纹旋合有一螺杆,螺杆末端螺设有盘座,经扳转枢钮座可使两螺杆分别向外旋出,从而使两盘座分别抵制于该空间上两相邻椎体的顶、底面,以提供脊椎一支撑复位作用。而该复位固定器由于具有较大的接着面积,且配合该托架的固定,具有高度的结合稳定性,其不仅确保组装后的医疗效果,也已同时保障病患的安全与权益。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的平面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视实施例图。
图4为本发明的背视实施例图。
图5为本发明的俯视剖面图。
图6为脊椎末端的平面图。
有关本发明的结构部份,请首先参阅图1所示,其主要是在一呈中空筒状的枢钮座10上下端分别形成正、反内螺纹11,该枢钮座10外侧壁中段或适当处形成有一六角壁面12,可供扳手扳转,该六角壁面12的每一壁面上分别形成有一六角穿孔13,可供内六角扳手插入,并扳转该枢钮座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兴盛;陈博光,未经吴兴盛;陈博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11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酶解珍珠液
- 下一篇:用自由态MPL受体刺激血小板产生的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