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对导电散态物料连续供热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101753.2 | 申请日: | 1994-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407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02 |
发明(设计)人: | 赫伯特·杜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古斯塔夫·爱利希机器制造厂 |
主分类号: | H05B3/60 | 分类号: | H05B3/60;F27D1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竹民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导电 物料 连续 供热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在一烘箱的烘室中利用导电散态物料本身的电阻向其连续供热的方法,烘箱烘室有一个物料入口和一用于将散态物料的连续通过量排出的送出装置,在物料通过烘箱的过程中电能传入物料中,其特征在于,物料的被引导的流动方向基本上平行于正、负电极之间的电流方向,以及送出装置至少用作负电极或中性导体电极的一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散态物料在一筒体中被引导下降,经加热的物料通过设置在所述筒体下端的送出装置从所述筒体的整个下部截面上均匀地排出。
3.一种用于在烘箱烘室(1)中利用导电散态物料本身的电阻向其连续供热的装置,烘箱烘室有一个物料入口(15)和一个物料连续送出装置,并带有至少一对电极(14、16、19),在物料连续通过过程中,通过电极将电能导入物料,其特征在于,正电极或相电极(14)设置于入口(15)附近,负电极或中性导体电极(16、9)设置于送出装置(9)的区域内,并且,负电极或中性导体(16、9)和送出装置(9)都接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送出装置(9)的壳体内壁接地,并至少作为负电极或中性导体电极的一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邻近送出装置的侧壁之处,至少设置一个可连接和断开的负电极或中性导体电极(16、16a)。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送出装置和正电极或相电极(14)之间,至送出装置不同的距离处设置有几个负电极或中性导体电极(16、16a)。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邻近送出装置的一个负电极(16、16a)至送出装置和/或正电极(14)的距离是可调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正电极(14)之上没有散态物料的空间内设置有一个接地的保护电极(18)。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散态物料上方的保护电极(18)通过一个电流测量仪器接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一个用于测量保护电极和地之间连线上的电压降的电流测量仪器。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正电极的正上方,并在散态物料正常高度之内,有一保护电极(18)通过电阻(R1)接地。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正电极的正上方,并在散态物料正常高度之内,有一保护电极(18)通过电阻(R1)接地。
13.如权利要求3至12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送出装置包括一个接地的壳体和一个或多个受驱动的传送螺旋(8)。
14.如权利要求3至12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接地的壳体内设置有一个带有变速驱动器(32)的链板式系统(31),作为送出装置(9)。
15.如权利要求3至12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一个所谓条板式底板作为送出装置,并且接地,条板(4)的开口角度是可调的。
16.如权利要求3至12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正电极(14)带有漏斗形的界壁(30)。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正电极(14)的相对侧壁上设置有彼此平行的多个舌片(30),其平面沿着物料的流动方向。
18.如权利要求3至12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作电极的送出装置(9)的至少一部分和/或作为一个整体的送出装置做成可更换的,以便容易从烘箱中拆出。
19.如权利要求3至12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或烘箱烘室的横截面是基本上不变的。
20.如权利要求3至12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烘箱烘室或筒体的横截面在与物料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以阶梯方式加宽一个台阶或多个台阶。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截面较小部分的侧壁一部分伸入筒体截面较大的部分内。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阶梯状加宽的区域,设置有可锁闭的排气孔(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古斯塔夫·爱利希机器制造厂,未经古斯塔夫·爱利希机器制造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175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