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对导电散态物料连续供热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101753.2 | 申请日: | 1994-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407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02 |
发明(设计)人: | 赫伯特·杜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古斯塔夫·爱利希机器制造厂 |
主分类号: | H05B3/60 | 分类号: | H05B3/60;F27D1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竹民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导电 物料 连续 供热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一个有一物料入口和一送出装置的烘箱烘室中对连续通过其中的导电散态物料,利用物料的电阻向其连续供热的方法。在物料通过烘箱的过程中将电能传递给物料。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在一有一个物料入口和一个最好持续工作的物料送出装置的烘箱中,利用导电散态物料的电阻对其连续供热的装置,电能通过至少一对上下布置的电极传给物料。
欧州专利EPO.092.036 B1中描述了一个利用导电散态物料的热电阻对其加热的装置,其中,电能通过多对彼此电气分离的电极引入。该装置主要以一箱一箱的间歇方式工作,亦即,在加料和出料步骤中电流为零。在那一专利文献中还说明了那一加热装置的连续工作方法,但由于这样不能确保电绝缘,因而会有问题产生。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在物料连续通过的过程中利用导电散态物料的电阻以一种有效的方式向其连续供热的装置,同时保持严格的停留时间范围。
关于前面描述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如此来实现,即引导物料使其基本上平行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流方向流动,并且,送出装置至少用作负电极或者中性导体的一部分。
关于上述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如此来实现,即在入口区域内设置正电极,而负电极和送出装置接地,这种接地构成负极。
令人惊奇地发现,送出装置本身及其接地的外壳可以用作放电电极。这一事实的极大益处在于,加热装置的整个纵向长度都可用于导电散态物料的加热。这样流经加热装置的物料基本上可以在通过装置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电能供给,从而得到热量,因而在其从装置中送出或排出之前不会明显地降温。可用于加热的有效停留时间大于前述通过时间,因而不必增大烘箱就可相应地增加物料的通过量。
由于该装置可选择用直流电或交流电工作,显然,当采用交流电时,负电极的作用就由处于地电位的所谓中性导体替代,而对应于正电极的电极这时一般就称为一个相。从用直流电到用交流电的转换通过用相电极的名称取代正电极的名称以及用中性导体电极的名称取代负电极的名称来实现。下文中,为了简便,主要针对采用直流电的情况进行描述,但没有任何限制本发明的意思。
众所周知,所供的电功率按照公式P=R×I2计算。其中,R代表导电散态物料以欧姆为单位的电阻,I代表流过散态物料的电流。电阻R取决于物料的电气性能,尤其取决于投入的导电物料的截面和长度。导体越长,其电阻越大。因此,导入电流的电极和电流流出的电极之间的距离起着重要作用。这意味着,用送出装置作为放电电极,就可以利用必须看作是导电体的散态物料的整个长度。
而且这在起始步骤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因为这样能够保证开始时处于送出装置中的物料中也有电流通过。因而即使在加热步骤开始之时,也能确保避免排出冷的、未经加热的散态物料。
为了保护排出装置免受电腐蚀,在送出装置的区域内连接几个负电极,这样,会有适当大小的部分电流通过这些负极消散。
鉴于电化学腐蚀会引起负电极的损耗,将作为电极工作的送出装置的部件制作成易于更换的,例如采用易于更换的壳体等,会带来更多便利。在较佳实施例中,送出装置整体也可以作为一个单元方便地安装在烘箱的座台上,并可容易地拆除。
根据由物料所决定的电阻,或者根据因加热而引起的阻值变化,若正、负电极的间距进而所投入的散态物料的总阻值可适应于物料的主要机械性能(例如过滤粒度(filter line))或者其电气特性(例如导电率、比电阻等),则很容易引入必需的比热能。这样,根据本发明,正、负电极的间距变化是通过互相上、下设置的各个负电极的分级连接和断开来实现。另一方面,对于工作状态的某些变化,更宜采用在电流方向上无级地移动一个电极而且最好是负电极的办法来取代分级的连接和断开。
散态物料在筒状烘箱烘室中连续向下运动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局部的颗粒聚集。这意味着不能形成最佳的电流通路,这种情况将由排出的散态物料中温度分布是否均匀显示出来。
在上述类型的连续工作加热装置中,工作可靠性尤为关键。这些连续运行的设备始终是有电的,因此必须确保对人或装置不会发生危险。将连接于正电极的部件绝缘,并将从外部可接触到的可能导电的装置的所有部件接地,向大地放电,使其没有电势,这样就不会危及与之接触的人的生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古斯塔夫·爱利希机器制造厂,未经古斯塔夫·爱利希机器制造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17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