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103896.3 | 申请日: | 199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92A | 公开(公告)日: | 1995-06-07 |
发明(设计)人: | 寺町和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大纳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5F11/08 | 分类号: | C05F11/08;C05F9/02;C05F3/06;C05G5/00;B09B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日本名***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废弃物 处理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具有加热设备和搅拌设备的发酵槽上连接有其中装置了空气送风机、空气进气口和除湿器的循环管道的发酵装置中,使有机废弃物边脱臭边发酵,然后使之形成颗粒,并将其干燥成为颗粒肥料。
2、一种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种将具有加热设备和搅拌设备的发酵槽置于上段,将具有加热设备和搅拌设备的干燥槽置于下段,以装有闸门的开口部连通该发酵槽和干燥槽,在该开口部周缘形成突缘的发酵装置使有机废弃物发酵,然后使之形成颗粒并将其干燥成为颗粒肥料。
3、一种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2的发酵槽上连接有中间装置了空气送风机、空气进气口及除湿器的循环管道的发酵装置中,使有机废弃物边脱臭边发酵,然后使之形成颗粒,并将其干燥成为颗粒肥料。
4、一种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具有加热设备和搅拌设备的发酵槽的排气管道中安装了装有二氧化氯水的第2脱臭槽的发酵装置中,使有机废弃物边脱臭边发酵,然后使之形成颗粒并将其干燥成为颗粒肥料。
5、一种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2的发酵槽上连接有中间安装了装有二氧化氯水的第2脱臭槽的排气管道的发酵装置中,使有机废弃物发酵,然后使之形成颗粒并将其干燥成为颗粒肥料。
6、一种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种由设置于地下的、内部装置了可横向地作正反旋转的螺杆式搅拌部件的发酵槽及与之邻接的位于搅拌部件的送料方向的、且与发酵槽之间设有具连通孔的地下隔墙的设于地下的干燥槽组成的发酵装置中,使有机废弃物发酵,然后使之形成颗粒并将其干燥成为颗粒肥料。
7、一种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6的发酵槽上连接有中间装置了空气送风机、空气进气口及除湿器的循环管道的发酵装置中,使有机废弃物边脱臭边发酵,然后,使之形成颗粒,并将其干燥成为颗粒肥料。
8、一种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6的发酵槽上连接了中间安装着装有二氧化氯水的第2脱臭槽的排气管道的发酵装置中,使有机废弃物发酵,然后使之形成颗粒,并将其干燥成为颗粒肥料。
9、一种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发酵槽上连接了中间装有空气送风机、空气进气口及除湿器的循环管道的发酵装置、使发酵处理物颗粒化的颗粒制造装置及干燥颗粒肥料用的干燥机所组成,所述发酵槽具有使有机废弃物发酵的加热设备和搅拌设备。
10、一种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将具加热设备和搅拌设备的发酵槽置于上段,将具有加热设备和搅拌设备的干燥槽置于下段,以装有闸门的开口部连通该发酵槽和干燥槽,且在该开口部的周缘形成突缘的发酵装置、使发酵处理物颗粒化的颗粒制造装置及干燥颗粒肥料用的干燥机所组成。
11、一种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0的发酵槽上连接有其中装置了空气送风机、空气进气口和除湿器的循环管道。
12、一种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在具有加热设备和搅拌设备的发酵槽的排气管道中安装了装有二氧化氯水的第2脱臭槽的发酵装置、使发酵处理物颗粒化的颗粒制造装置及干燥颗粒用的干燥机所组成。
13、一种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0的发酵槽上连接有中间安装了装有二氧化氯水的第2脱臭槽的排气管道。
14、一种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在发酵槽和干燥槽之间设有具连通孔的地下隔墙的发酵装置、使发酵处理物颗粒化的颗粒制造装置及干燥颗粒用的干燥机所组成,其中,所述发酵槽设置于地下,且其内安装了可作横向的正、反旋转的螺旋式搅拌部件,所述干燥槽邻接于该发酵槽搅拌部件的送料方向,且也设置于地下。
15、一种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在权利要求14的发酵槽上连接有中间装置了空气送风机、空气进气口及除湿器的循环管道。
16、一种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4的发酵槽上连接有中间装置了装有二氧化氯水的第2脱臭槽和排气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大纳梦株式会社,未经东洋大纳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389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精磨半导体晶片的边沿的方法
- 下一篇:牙科修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