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植物废料制取的调味品无效
申请号: | 94111261.6 | 申请日: | 199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32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7-05 |
发明(设计)人: | 陆震云;陆开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震云 |
主分类号: | A23L1/238 | 分类号: | A23L1/238;C12J1/00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22576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废料 制取 调味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味品,特别是酱油、醋调味品。
到目前为止,人们生产酱油、醋调味品的原料,均是淀粉质和蛋白质类的粮食,每年需消耗很多粮食,且造价也无法降低。另一方面,有许多很有营养价值的植物废料被白白浪费,如糖渣和酒渣,只有少部分被用来作为饲料,大部分都弃之不用。此外,农业上每年有很多的秸杆壳,林业上有大量修剪的树枝条,特别是果树和蚕桑的枝条中,营养极其丰富,这些都未被利用,大多作为植物废料被烧成灰烬。近些年来,农村的副业中栽培食用菌(或药用菌)已非常广泛,其栽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菌丝体,这些菌丝体内含有相当丰富的营养物质,但均被全部废弃,十分可惜。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植物废料制取的调味品。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用植物废料制取的调味品,其特征在于利用各种糖渣(包括米糖渣)、白、曲酒渣(包括食用酒精渣)果酒渣、淀粉渣、豆腐渣、细谷糠、粮棉油的秸杆壳皮、树枝叶、食用菌菌丝体等植物废料为原料,酿制食醋与酱油。
一种用植物废料制取的酱油调味品,其特征在于以淀粉糖渣(米糖渣为佳)为原料,经拌和、蒸熟、冷却、接菌、制曲、拌盐水、露晒(室内加温也可)、加盐水、露晒和淋油工序制取酱油成品。在拌和工序中加入20-30%(相对于淀粉糖渣,多一点少一点无关重要,不加也可)的细谷糠,在接菌工序中,加入不少于0.005%(相对于总原料)的米曲霉,在拌盐水和加盐水工序中,分别加入由食盐和水调制成的波美度为13度左右的盐水,使得拌盐水工序后呈固体状态,加盐水工序后呈浓液体状态。
一种用植物废料制取的醋调味品,其特征在于它以秸杆壳、树枝叶、糖渣、酒渣、淀粉渣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为原料(其中秸杆壳、树枝叶需先晒干粉碎,经两次循环栽培食用菌,得到子实体及菌丝体,然后按该菌丝体的量以1∶1-2的比例加入新鲜酒渣)经蒸熟、冷却投曲、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加盐、陈酿、淋醋等工序,得到食用醋成品。在投曲工序中按前一工序得到的半成品量(以千料)的不小于5%的比例加入大曲种(或加入不小于0.5%小曲种,也可加入不小于5%的麸曲和酒母,或用糖化酶和干酵母等各种酒精发酵方法),在醋酸发酵工序中亦按前一工序得到的半成品量的不小于5%的比例加入醋母(有时不加),在加盐工序中按上一工序后半成品量的1-6%的比例加入食盐。
本发明利用植物废料制取调味品,不仅大大降低了调味品的生产成本,而且每年可为国家节约千百万吨的粮食。其制取的调味品营养丰富,价廉物美,变废为宝,完全可代替人们目前所用的酱油、醋调味品。而且本发明在制取调味品的过程中,还可同时得到酒和食用菌等副产品,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实施例1:
用淀粉糖渣(米糖渣最佳)制作酱油:取100公斤新鲜淀粉糖渣与30公斤干细谷糠(纯糖渣也可,也可加少量豆腐渣)拌和,蒸熟,凉至35度左右接入米曲霉孢子0.013公斤,保持35度左右制曲,先堆于竹匾,24小时后翻碎摊开,约三公分厚,两天后,上下两面有黄色孢子,中间有白色菌丝时下缸,拌入波美度为13度左右的盐水,使其呈固态,置室外日晒夜露(置室内加温也可),每天搅拌一次,天热时半月后(天冷需多几天)加12度左右的盐水,搅拌成糊状,再过半月(天冷时间更长些)即可淋(榨)酱油,得到酱油成品。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震云,未经陆震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12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