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高速电导调制功率器件的隧道结键合单晶衬底无效
申请号: | 94111996.3 | 申请日: | 199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47C | 公开(公告)日: | 1997-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肇基;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1/02 | 分类号: | H01L21/02;H01L21/18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严礼华 |
地址: | 610054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高速 电导 调制 功率 器件 隧道 结键合单晶 衬底 | ||
本发明属半导体功率器件技术领域。
众所周知,现有电导调制功率器件具有耐压(VB)高、工作电流(IA)大,正向导通电压(VF)低等优点。但其关断时间(Toff)长、开关频率仅为20KHz左右,这已成为其最大的弱点。迄今这类器件一般都采用异性高阻硅厚外延片作为衬底材料,对NMOS驱动为P+/N-结构;对PMOS驱动为N+/P-结构(以下均相同),如图1所示。采用常规制作工艺在N-(或P-)上制成栅极(G)和阴极(K).而其P+(或N+)则为阳极(A)。该结构决定了关断时它的阳极(A)没有抽出宽基区内非平衡载流子的作用,只能依靠准中性基区非平衡载流子的自身复合和背注入发射区少子的复合而消失,因此其Toff很长。1985~1987年间相继提出寿命控制技术如电子辐照或中子辐照来降低Toff,直今这仍是减小Toff的主要技术之一;1990~1992年间又提出了再辅以结构上的一些变化:如在P-(N+)阳极与N-(P-)漂移区间增加一个N(P)缓冲层;或优化元胞(Cell)图形,减小沟道长度及元胞间距等达到进一步减小Toff的目的。但这些措施大都会使电导调制作用减弱,从而受到正向压降VF增加的限制。因此这类器件的小Toff和低VF之间是一对主要矛盾。另外,本发明者曾利用非穿通型(NPT)技术的短路阳极,做出了Toff=0.2~0.3μs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但由于衬底加工困难,难于获得耐压(VB)在2000V以下的低损耗高速器件。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新结构单晶衬底,在其上采用常规工艺制作各种电导调制功率器件,就可以得到各种相应的高速低损耗电导调制功率器件,从而大大缓解了小Toff与低VF的矛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19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