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润滑油的回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4115006.2 | 申请日: | 1994-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25C | 公开(公告)日: | 1998-10-07 |
发明(设计)人: | C·W·哈里森;A·G·戈尼奥;R·M·斯坦伯格;B·R·邦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士古发展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75/00 | 分类号: | C10M17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汝巽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油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的回收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含有机金属添加剂的废润滑油的回收以生产无金属的馏出油。
机动车润滑油是原油的一种产品。通常,这些油是通过分馏、精炼和脱蜡以得到润滑油。另外,被称为合成油的较窄沸程范围的润滑油是从石油衍生的单体经聚合得到的。
大多数润滑油都来自含蜡石油馏出油。这种含蜡石油馏出油在38℃(100°F)时的粘度小于50SUS(通用赛波特粘度计秒数),沸程范围为600°F-650°F(315℃-343℃)到1050°F-1100°F(566℃-593℃)。这种含蜡石油馏出油可以来自粗润滑油,它的主要部分的沸点在650°F(343℃)以上。这些粗润滑油是真空蒸馏的塔顶馏分和侧馏分,和称之为残油的塔底油流。根据蒸馏的效率,馏分油和残油之间在沸程范围方面可有相当的重叠存在。一些较重的馏分的分子种类的分布和残油的几乎相同。石蜡基和环烷基原油都用作润滑油源,而石蜡基原油有高粘度指数产品的最好收率,因此,优选石蜡基原油用于大多数润滑油。
这些馏份油含有润滑油中不希望的芳烃和极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脱蜡前或脱蜡后,利用溶剂提取、加氢和本技术领域内众所周知的其它方法来除去。
含蜡馏份油的蜡含量由除去的物质的量所限定以得到脱蜡油,它的选择倾点温度为+25°F到-40°F(-3.9℃到-40℃)。含蜡馏份油的蜡含量可以在5wt%至50wt%之间变化。馏份油用溶剂脱蜡法或催化脱蜡法脱蜡。脱蜡的产物称为润滑油基油原料,它适宜与其它基油原料掺合,得到所要求的粘度。
合成基油润滑油可以包括聚-α-烯烃润滑油、酯(双酯类和多羟酯类润滑油)类润滑油、聚烷撑二醇油或在100℃时运动粘度为4厘沲(cst)-50厘沲(cst)的混合物,典型的是在100℃时运动粘度4-30厘沲。这些合成基油本质上是无硫、磷和金属的。
聚-α-烯烃润滑油是通过1-癸烯或其它低级烯烃的齐聚作用来生产高粘度指数润滑剂范围为C20-C60的烃类。其它的低级烯烃的聚合物包括聚丙烯、聚丁烯、聚丙烯-聚丁烯共聚物、氯化聚丁烯、聚(1-己烯)、聚(1-辛烯)、烷基苯(例如十二烷基苯、十四烷基苯、二壬基苯、二(2-乙基己基)苯);聚苯基(例如联苯基、三苯基、烷基化多酚)和烷基化二苯基醚及烷基化的二苯硫醚和它们的衍生物、同型物和同系物。
聚亚烷基二醇润滑油是通过烯化氧聚合和共聚体及衍生物的聚合来制备,其中终端的羟基通过酯化或醚化来改性。实例包括聚氧烯烃聚合物是通过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的聚合制备的。这些聚氧烯烃聚合物的烷基和芳基醚(例如甲基-聚异丙基二醇醚,其平均分子量为1000、聚乙二醇二苯醚,其分子量为500-1000、聚丙烯二乙醚,其分子量为1000-1500)的聚合来制备;和它们的单和多羧酸酯,例如乙酸乙酯、混合的C3-C8脂肪酯和三水缩四乙二醇的C13氧代酸二酯。
来自石油的分馏或聚合的润滑油与添加剂,例如肥皂、极压剂(E.P.)、粘度指数(V.I.)改进剂、抗泡沫剂、锈抑制剂、抗磨剂、抗氧化剂和聚合分散剂相结合,以生产SAE5-SAE60粘度的发动机润滑油。
在使用后,从卡车和公共汽车队及汽车服务站收集这种油用于回收。收集的这种油为SAE5-SAE60级,含有机金属添加剂,如来自润滑油的配方的二硫代磷酸锌,和在发动机中形成的淤渣。但是,收集工作不由加工者进行监督的话,废油常常含有废润滑脂、刹车流体、传动油、变压器油、铁道润滑剂、抗冻剂、干洗流体、脱脂溶剂、食用脂肪和食用油、水、和不知来源的被广泛地认为是不希望的组分的废物。废润滑油可能含上述所有这些成分。
本发明欲加工的废润滑油的主要特征是含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作为润滑油的添加剂。主要的添加剂是二硫代磷酸锌。其它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包括磺酸钡、磺酸镁、磺酸钠、烷基取代的水杨酸钙和硼酸配合物。润滑脂的锂、钾和钠皂也包括在内。
废润滑油与其它废油的区别在于含0.01-5.0wt%的二硫代磷酸锌。二硫代磷酸锌是通常所使用的润滑油添加剂,它具有耐磨和载荷能力、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提供上述性质的用量为0.01-5.0wt%,优选0.1-2.0wt%,一般为0.2-1.0wt%。
二硫代磷酸锌在本技术领域称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二硫代磷酸锌的一些实例包括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例如:
二-正-丙基二硫代磷酸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士古发展公司,未经德士古发展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50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