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蒲公英营养饮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4116417.9 | 申请日: | 199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93C | 公开(公告)日: | 1999-02-24 |
发明(设计)人: | 孔四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四新 |
主分类号: | A23L2/00 | 分类号: | A23L2/00;A61K35/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609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蒲公英 营养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保健饮料及制备方法,主要为采用天然植物——蒲公英为原料之一来制备蒲公英系列饮料的方法。
蒲公英,又名蒲公草、黄花地丁,因该植物叶根生,匍匐地表,金黄色头状花序单一顶生,花后被伞状白色冠毛,故得名。该植物广泛分布于山坡、路旁、河岸沙地及田野间,其全株各部位均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含蒲公英醇、胆碱、有机酸、果糖、蔗糖、葡萄糖、丰富的Vc、Vd、胡萝卜素等。《唐本草》记载:“味甘、平、无毒”。《本草纲目》记载:地丁、江之南北颇多,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茎叶花絮并如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乌须发、壮筋骨。我国农村民间常以嫩苗煎水代凉茶饮用,清热解毒,也作野菜食用。蒲公英味甘苦,性平微寒,清热解毒,利尿,抗感染,治感冒、咽炎,又可解食毒,同时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
目前,蒲公英产品开发仅限于片剂、糖浆剂、针剂等医药产品,医用时,人们有心理负担,而蒲公英饮料类产品市场上尚没有。
蒲公英略苦,土腥味较浓,没有嗜好风味。本发明是以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同时也包括碱地蒲公英、异苞蒲公英、热河蒲公英、西藏蒲公英等同属等效植物]为原料之一,依据我国传统药食同源理论,采用药物炮制技术及现代饮料加工技术,按一定生产工艺、一定成份配制而成。具有特殊风味且口感好的功能型蒲公英饮料为饮料产品发展新的品种,适应人们生活习惯,在饮用的享受和乐趣中,而达到营养保健和医疗之目的。
本发明按正常生活与保健、忌糖人士与普通人士、人们生活习惯与季节不同的需要,设计了风味型和保健型的原汁、液体、固体系列蒲公英饮料,保持利用蒲公英天然金黄色色泽而不添加任何色素,采用天然矫味剂而不是化学矫味剂调配,克服了一般保健饮料口感差的缺点,更重要的是可补充人体所需的Fe、Ca及蛋白质、维生素等,兼收解食毒,化热、毒,清咽利喉和口腔保健作用,是一种新的天然功能饮料。
风味型蒲公英饮料特点在于加工过程中以蒲公英为唯一原料进行,重点突出营养和口感两个指标,要求口感具有明显的蒲公英滋味。
保健型蒲公英饮料的特点在于以蒲公英为主要原料,还配备了金银花、菊花、甘草等药食同源植物,使该饮料不仅有较好的口感,更突出了其保健功效。蒲公英苦甘寒。入阳明、太阴二经;金银花甘寒,无经不入,同具有清热解毒、消痈化疡、清咽利喉之作用;二者相配,一则改善了口感,二则相需为用助其清热解毒等作用,增强了保健功效。菊花甘、凉、清香,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作用,以之为辅佐料,不仅增加香味,改善口感,还增加了保健作用;甘草甘平,具有中和之性,调解之功,以上三味均为凉性,配以甘草不仅可和其寒,且可助其清热解毒之功。
蒲公英系列饮料的制作方法以下分别说明。
蒲公英原汁饮料就是浸出或提取其中的有效成份,除去其中的纤维素等不溶性成份,浓缩成少量液体经调配而成。具有便于服用、功效明显,易贮存运输的特点,同时可供消费者根据各自的喜好稀释饮用。本产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调配中添加甜菊甙、蛋白糖等天然非糖甜味剂,属低热能饮料,尤其适于忌糖患者,特别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享用,同时又具有清热解毒、清咽利喉等保健作用。
蒲公英原汁饮料又分为风味型和保健型两种。其生产工艺(两种除配料不同分别说明外,其余通用方法不再分别草列)如下:
一、精选用料
选用无污染、无病虫害蒲公英嫩苗,在未花或初花时采挖,去杂精选,用清水洗净,阴干或晒干备用,一年四季均可生产。
二、配料清洗
风味型:称取一定量的优质蒲公英原料,用清水洗净。
保健型:选优质干燥的蒲公英、金银花、菊花、甘草等原料按下列比例配伍:
蒲公英65%,金银花20%,菊花10%,甘草5%,将以上原料混合均匀,以清水洗净。
三、一次水提
将清洗后的原料加入提取锅(罐)中,加水淹没15-20cm,然后迅速加热煮沸30-60分钟,便易溶于水的有效成份充分溶出,然后静置、过滤。
四、二次水提
将一次水提滤下的原料渣续水煮沸30-60分钟后,静置、过滤。
五、乙醇提取
二次水提后的原料渣再加入适量的乙醇浸渍,然后过滤,回收乙醇。
六、浓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四新,未经孔四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64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道岔尖轨自5mm断面淬火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弹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