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减振器的焊接方法及其卧式叠焊机无效
申请号: | 94116945.6 | 申请日: | 1994-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74A | 公开(公告)日: | 1995-07-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振义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23K11/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减振器 焊接 方法 及其 卧式 叠焊机 | ||
本发明属于一种焊接方法及其专用焊接设备,特别涉及于一种汽车减振器的焊接方法及其卧式叠焊机。
目前,公知的汽车减振器的装配封口采用涂胶,旋压滚边收口或一端滚焊,另一端装油后仍旋压收口。减振器的装配封口若采用滚焊,它的筒体壁厚要加工到0.8mm左右,而一般的壁厚均在0.8mm以上,并且滚焊易出现起皱,局部突起,电阻加大时筒壁烧坏。采用涂胶旋压收口工艺时,为了控制漏油,加大了密封胶圈体积,筒体相应加大,用料多,并由于在汽车行驶中减振频率高,工作磨擦热温度可达80℃和低温到0℃之间的热胀冷缩,使封口出现渗油,同时旋压拉强小,容易拉裂。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多方调查,反复研究试验,提出一种减振器筒体焊接的新方法,并同时提出一种焊接的专用设备--卧式叠焊机,它可以焊接各种汽车系列的减振器及类似于减振器的装油密封压力容器,减振器的筒体壁厚可达1-2mm,其焊出的焊缝呈鱼鳞状。
本发明的汽车减振器的焊接方法的步骤依次为:
(1)将定位芯棒装入卧式叠焊机的旋转夹具的内孔中;
(2)再将减振器筒体套在定位芯棒外;
(3)又将减振器端盖通过压紧装置压入减振器筒体的上端部口内;
(4)调整固定电极位置使它正确地顶住在减振器筒体上口和压入口内的端盖的接缝处直角部位;
(5)活动电极的气缸受电磁阀驱动气缸前进,使活动电极的斜头顶住定位芯棒外的减振器筒体与其端盖接合的直角部位,烧红减振器筒口,使筒口与端盖接缝处的直角部分出现与电极斜头相同的斜角,此时,气缸已压住在可调限位座,停止加压,在此瞬间产生高频实现焊接点;
(6)退回气缸,带动拨叉,拨叉联动拨杆,拨杆驱动滑键,推动棘爪,拨动棘轮使旋转夹具转动;
(7)每转动棘轮一个齿,活动电极完成一个焊点,同时固定电极也完成一个焊点,即气缸进退一次完成两个焊点,转动180°完成减振器筒口与端盖的焊接;
(8)松开夹具,取出定位芯棒,更换夹具,倒转减振器筒体,用同样步骤焊接筒体另一端的封口;
(9)焊接时减振器筒体必须水冷,采用内冷或外冷。
所述电极的斜头的斜度大致为75°。所述定位芯棒和旋转夹具可根据减振器筒体的尺寸进行调换。活动电极座只在后退时拨动棘轮。在所述旋转夹具的内孔为圆锥形,在其两侧装有两只顶丝。
一种卧式叠焊机,它主要由设备机架、变压器、电控柜、电磁阀、冷却泵、气缸、气压表、固定和活动电极座、电极头、定位芯棒、可调限位座、压紧装置、旋转夹具、棘轮及其驱动机构构成,其特征在于由气缸、电极座和电极头串联成活动电极,在相对的另一方由可调的电极座和电极头组成固定电极,在两电极之间设有定位芯棒,在定位芯棒与活动电极之间设有可调限位座,在定位芯棒上方设有紧固装置,在定位芯棒下部设有旋转夹具,定位芯棒的下端插在旋转夹具的内孔中,在电极座的后侧设有拨叉,拨叉下端连接拨杆,拨杆连接滑键,滑键推动棘爪,棘爪拨动棘轮使旋转夹具转动。所述电极头的端部有大致为75°的斜面。
气缸进退一次约2秒钟左右,实际锻压、烧红、焊接时间约为0.8秒,气缸第二次前进时,拨杆、滑键、棘爪随之工作,但并不拨动棘轮,后退时拨动棘轮,气缸进退一次,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各完成一个焊点,棘轮转动180°约需一分钟,完成减振器周圈的全部焊缝,焊缝带呈鱼鳞状。
本发明的焊接方法及其卧式叠焊机的优点有:
(1)本方法的专用设备卧式叠焊机可用一般点焊机改装,即在一般点焊机放倒成卧式,并在其两电极之间增设可调换的定位芯棒,再在其上端、下端和活动电极间分别设置手动压紧装置,旋转夹具和可调限位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高效;
(2)本方法不仅可以焊接各种汽车减振器筒体的两端的端盖,也可以焊接类似的装油容器的封头;
(3)焊接时其中的橡胶密封圈只要距离受热带8mm以外,便不会受焊接温度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其专用设备,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进行描述,其附图有:
图1为本发明的卧式叠焊机的正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叠焊机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叠焊机的俯视图。
在图1-3中:1气缸,2活动电极座,3活动电极头,4可调限位座,5端盖,6定位芯棒,7减振器筒体,8棘轮,9旋转夹具,10滑键,11拨杆,12拨叉,13绝缘体,14棘爪,15槽形轨,16压紧装置,17水泵,18水管,19顶丝,20销轴,21旋转夹具中的内孔,22夹头,23固定电极。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振义,未经李振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69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锅炉炉膛内助燃的方法
- 下一篇:茯苓营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