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止咳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4119468.X | 申请日: | 199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34A | 公开(公告)日: | 1996-06-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得之;朱国儒;谭锦畴;罗建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台山市台城制药厂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K9/48 |
代理公司: | 三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缵光,温旭 |
地址: | 5292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咳 中成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止咳中成药,其特征在于由紫菀、橘红、桔梗、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罂粟壳浸膏、甘草、氯化铵、前胡和薄荷油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咳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各味药的用量按如下重量份:紫菀2.0~4.5,橘红2.0~4.0,桔梗2.0~4.5、枳壳0.3~1.5、百部2.0~4.0、五味子0.3~1.5、陈皮2.0~4.5、干姜0.3~1.5、荆芥1.0~3.0、罂粟壳浸膏5.0~15.0、甘草8.0~12.0、氯化铵6.0~12.0、前胡3.0~6.0、薄荷油0.03~0.8。
3.一种止咳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半成品的制备及将半成品制成片剂、胶囊、丸剂、口服液、冲剂、注射液,其特征在于半成品的制备方法为:
A.将紫菀、甘草用水煎煮两次,每次水量以刚浸过药料为宜,每次煎煮1~3小时,合并煎液,浓缩,得水提浸膏;将橘红、桔梗、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前胡粉碎成粗粉,用40%~80%(W/W)乙醇浸渍两次,每次乙醇用量为刚好浸过药料为宜,每次浸渍时间为30~60小时,合并浸渍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得醇提浸膏;将与水提浸膏与醇提浸膏合并,干燥、粉碎,加入罂粟壳浸膏和氯化铵,混匀,加入赋形剂、制粒,喷加薄荷油,混匀,得中成药半成品;或
B.将紫菀、橘红、桔梗、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甘草、前胡用水煎煮两次,每次加水量为刚浸过药料,每次煎煮1~3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8~36°Be,加入乙醇作沉淀剂,搅拌,至无沉淀产生,沉降或过滤,取药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成膏,干燥、粉碎、加入氯化铵和罂粟壳浸膏,干燥,混匀,喷加薄荷油,混匀,得半成品;或
C.将紫菀、橘红、桔梗、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甘草、前胡粉碎成粗粉,加入30%~80%(W/W)乙醇浸渍8~50小时,乙醇用量以刚好浸过药料为宜,过滤,药液蒸馏回收乙醇,浓缩成膏,加入氯化铵和罂粟壳浸膏,干燥,混匀,喷加薄荷油、混匀,得半成品;或
D.将紫菀、橘红、桔梗、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甘草、前胡用水浸2~6天,水量以刚好浸过药料为宜,过滤,药液浓缩成膏,加入氯化铵和罂粟壳浸膏,干燥、混匀,喷加薄荷油,混匀,得半成品;或
E.将紫菀、橘红、桔梗、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甘草、前胡用水或酒精浸渍2~60小时,水或酒精的量以刚浸过药料为宜;然后进行渗漉,取渗漉液浓缩成膏,干燥,加入罂粟壳浸膏和氯化铵,干燥,粉碎,混匀,喷加薄荷油,混匀,得半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台山市台城制药厂,未经广东省台山市台城制药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946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发液的配制
- 下一篇:无痕烧烫散及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