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突变型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其基因,和氨基酸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4193905.7 | 申请日: | 1994-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15A | 公开(公告)日: | 1996-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杉本雅一;铃木智子;松井裕;泉井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味之素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N9/88 | 分类号: | C12N9/8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宏,姜建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突变型 磷酸 丙酮酸 羧化酶 基因 氨基酸 生产 方法 | ||
1.一种来源于属于埃希杆菌属的微生物的突变型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其中所述突变型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具有使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受天冬氨酸的反馈抑制失敏的突变。
2.按照权利要求1的突变型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在被允许存在于一种属于埃希杆菌属的微生物的情况下,它给予该细胞对于具有下述特性的一种化合物的抗性:
对于产野生型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的属于埃希杆菌属的微生物表现生长抑制作用。
所述生长抑制作用在L-谷氨酸或L-天冬氨酸存在下恢复;
并且抑制野生型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活性。
3.按照权利要求2的一种突变型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其中所述化合物从3-溴丙酮酸天冬氨酸-β-肼和DL-苏-β-羟天冬氨酸中选择。
4.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突变型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其中所述突变为按从该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的N-末端计算用赖氨酸取代第625位谷氨酸的突变。
5.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突变型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其中所述突变为按从该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的N-末端计算第222位精氨酸被组氨酸取代并且第223位谷氨酸被赖氨酸取代的突变。
6.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突变型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其中所述突变为按从该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的N-末端计算相应地第228位丝氨酸被苯丙氨酸取代,289位谷氨酸被赖氨酸取代551位蛋氨酸被异亮氨酸取代并且804位谷氨酸被赖氨酸取代的突变。
7.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突变型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其中所述突变为按从该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的N-末端计算第867位丙氨酸被苏氨酸取代的突变。
8.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突变型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其中所述突变为按从该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的N-末端计算第438位精氨酸被半胱氨酸取代的突变。
9.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突变型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其中所述突变为按从该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的N-末端计算第620位赖氨酸被丝氨酸取代的突变。
10.一个DNA片段,它编码按照权利要求1至9的任意一个突变型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
11.一种微生物,它属于埃希杆菌属或棒状杆菌,通过将按照权利要求10的DNA片段整合到染色体DNA上而被转化。
12.一种重组DNA,它通过将按照权利要求10的DNA片段与能在属于埃希杆菌属或棒状杆菌的细菌细胞内自主复制的载体DNA连接而形成。
13.一种微生物,它属于埃希杆菌属或棒状杆菌,被按照权利要求12的重组DNA转化。
14.一种生产氨基酸的方法,包含:
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培养按照权利要求11或13的微生物;和
从培养基中分离从包含L-赖氨酸、L-苏氨酸、L-蛋氨酸、L-异亮氨酸、L-谷氨酸、L-精氨酸和L-脯氨酸的组中选择的一种氨基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味之素株式会社,未经味之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9390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