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永磁交流发电机电压调节器无效
申请号: | 94206620.0 | 申请日: | 199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208288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9-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启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启新 |
主分类号: | H02J7/14 | 分类号: | H02J7/14;G05F1/56 |
代理公司: | 广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石泽智 |
地址: | 543001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永磁 交流 发电机 电压 调节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节器,特别是一种汽车永磁交流发电机电压调节器。
中国专利(专利号92229405.4)中公开了一种“硅整流永磁交流发电机电压调节器”它是利用现有电磁形机械振动调节器改进的,通过机械触点通断控制交流发电机定子其中一绕组的通断,达到控制发电机输出功率的目的。但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此调节器轻载时控制特性差,尽管其中一绕组不参加工作,发电机转速高时,二相电压整流后仍远大于设置的稳压值;(2)大负载时,其中一绕组机械触点流过断续的大电流,可靠性与触点寿命均低;(3)体积大,不可能装制成内装式一体化汽车发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控制性能好、体积小、电路简单可靠的汽车永磁交流发电机电压调节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包括发电机电路、可控硅控制电路、壳体,还有触发电路、恒流电路、取样较电路,发电机电路的输出一路通过恒流电路送到触发电路,另一路可控硅电路、取样比较电路送到触发电路,触发电路的输出送到可控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壳体内装有电子线路板,其引出线通过出线孔引出。可控硅T1~T3的阴极相连,并通过电阻R3与取样比较电路中三极管BG2的基极相连,BG2的集电极一路通过电阻R2与恒流电路中三极管BG1的射极相接,另一路与触发电路中三极管BG3的基极相接,BG3的射极通过电阻R5~R7与可控硅T1~T3的控制栅极相接,BG3、BG1的集电极相连,并与二极管D7~D9的负极相接。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由发电机电路1、可控硅控制电路2、触发电路3、恒流电路4、取样比较电路5、壳体6等组成。触发电路3、恒流电路4、取样比较电路5装于电子线路板上,而电子线路板则装于壳体6内,从壳这体6上的出线孔7引出三条引线,分别与可控硅T1~T3的阴极、控制栅极及二极管D7~D9的负极相接。
参照图3,发电机电路1包括发电机M的三相绕阻、二极管D4~D9等;可控硅控制电路2包括可控硅T1~T3、电阻R5~R7等;触发电路3包括三极管BG3等;恒流电路4包括三极管BG1、稳压二极管DZ1、电阻R1、R2等;取样比较电路5包括三极管BG2、稳压二极管DZ2、电阻R3、R4等;另电路中E为电池、Rd为负载、C为电容。
BG3接成射极输出电路,输出电压Ug分别经R5、R6、R7限流入可控硅T1、T2、T3的控制栅极,BG1等组成的恒流电路可保证调调器的供电电压变化范围很大时,提供给BG3基极电流保持变化不大。三相(或单相)半控桥输出电压B+如果高于设定的电压值Ud,则取样比较电路中的BG2将导通。
现以14V电压调节器为例说明调节过程:设畜电池E初始值为12V,发电机Ua、Ub、Uc三相电压按正弦上升至大于12V时刻,此时D+小于设定稳压值Ud(14V)则取样比较不能使BG2导通,BG3输出电压Ud>B+,可控硅T1、T2、T3分别导通,向畜电池E充电和向负载Rd供电。待Ua、Ub、Uc三相过负半周,可控硅分别关断;下一个正半周开始,若B+还未达到设定稳压值Ud,上述可控硅导通供电将继续。直到B+达到设定的稳压值,取样比较电路将使BG2导通,BG3基极电位将下降到低于B+值,此时输出触发电压Ug<B+,过零关断后的可控硅控制极无正向电压和电流,不能导通。若负载吸收功率使B+小于设定稳压值Ud,则取样比较电压不能使BG2导通,Ug又大于B+,可控硅即时分别导通供电,如此循环达到输出电压能够稳定在设定值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控制性能好,电路简单可靠,成本较低,体积小,可制成内装式一体化汽车永磁发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启新,未经陈启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066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