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用电动随车工具无效
申请号: | 94219558.2 | 申请日: | 199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203940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7-26 |
发明(设计)人: | 靳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靳明超 |
主分类号: | B60R11/06 | 分类号: | B60R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21***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用 电动 车工 | ||
1、一种多用电动随车工具,包括动力头、扭力头、充气头、抛光头、起重头,其特征在于动力头是由壳体15、电机16、电源开关17、换向开关18、行星减速机构和快速联接机构组成,电机16装在壳体15内,壳体侧面的手柄上装有电源开关17和换向开关18,行星减速机构是由中心轮9、行星轮13、内齿轮10、驱动轴8组成,中心轮9与电机16的主轴键联接,行星轮13与中心轮9及内齿轮10啮合,内齿轮10的外壳为减速机构外壳,行星轮13的轴安装在驱动轴8的偏心孔内,偏心矩等于中心轮9与行量轮13两齿轮的半径之和,快速联接机构是压柄4通过销2安装在内齿轮10的外壳上,压柄4与定位销5之间装有弹簧3,在销2的另一侧压柄4与壳体之间装有压力弹簧1,驱动轴8的外端为传递动力的非圆柱面、内齿轮10的壳体外端为内孔柱面,动力头通过快速联接机构及驱动轴8的传递动力的非圆柱面和内齿轮10的壳体外端的内孔柱面分别与扭力头、充气头、抛光头、起重头安装成为电动搬手、抛光机、充气泵、千斤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电动随车工具,其特征在于扭力头包括壳体22、蓄能机构、扭力轴19组成,壳体22的端部为与动力头内齿轮壳体10外端的内孔柱面相配合的圆柱面,柱面上有定位孔,壳体22内装有蓄能机构,蓄能机构内装有扭力轴19,蓄能机构包括蓄能壳体23、摆块26、摆块销20、回位弹簧29、钢球25、钢球弹簧24,蓄能壳体23端部为与动力头驱动轴8的非圆柱面相配合的柱面,其侧面开有纵向长槽,槽的中部两侧有摆块销轴孔,槽的后部两侧有定位钢球孔,摆块26前端突出部向外翘,中部通过摆块销20与蓄能壳体23联接,后部有回位弹簧29在两侧与壳体23挂结,后部的定位孔与在弹簧24的作用下的钢球25相抵,蓄能体内的扭力轴19与蓄能壳体23动配合,前部有一侧向突出,这一突出在低速转动时与摆块26的突出部不干涉,当高速转动摆块26在离心力作用下拉动回位弹簧29时,则这一突起与摆块26的突出部相抵,扭力轴19的后部有径向孔,孔内装有钢球28及弹簧27,扭动轴后端为传递扭力的非圆柱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电动随车工具,其特征在于充气头包括充气头壳体36、曲柄41、42,连杆44、活塞33、活塞销34、缸筒35、气缸盖45、进气阀、排气阀30、31,气管32组成,壳体36端部为与动力头内齿轮壳体10外端内孔相配合的柱面,柱面上有定位孔,曲柄轴端为与动力头驱动轴8非圆柱面相互配合的柱面,连杆44一端与曲柄销42配合,另一端通过活塞销34与活塞33联接,活塞33在缸筒35内上下滑动,气缸盖45上安装进气排气阀30、31及气管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电动随车工具,其特征在于起重头是由壳体46、偏心轴48、滚动轴承47、圆柱49、圆柱弹簧50、底座53、夹层筒55、56,液压升降柱54、螺杆57、止回阀51、52,回油阀58组成,壳体46的端部圆柱面与动力头内齿轮壳体10的外端内孔相配合,柱面上有定位孔,壳体46内装有偏心轴48,滚动轴承47装在偏心轴曲柄48上,抵在圆柱49的上端面,圆柱49内装有压簧50,圆柱49在底座53的孔内作上下滑动,孔的下部有排油口,排油口之上有进油口,底座另一侧装有夹层筒55、56内装工作介质机油,夹层筒的内壁55与液压升降柱54滑动配合组成油缸,螺杆57与液压升降柱54为螺纹配合,夹层筒内有钢球、弹簧组成的止回阀,其油道与前述的排油口相通,油缸侧面还装有一个手动回油阀58,工作状态油路不通,油路接通后可使升降柱下面油缸内的油流到夹层筒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靳明超,未经靳明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955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