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用电动随车工具无效
申请号: | 94219558.2 | 申请日: | 199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203940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7-26 |
发明(设计)人: | 靳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靳明超 |
主分类号: | B60R11/06 | 分类号: | B60R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21***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用 电动 车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修理维护用的随车工具,特别是多用电动随车工具。
目前汽车随车工具多为手动工具,在车辆维护与修理现时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因而出现了电动随车工具,但都是单一功能的工具,如电动抛光头,电动搬手等,由于功能单一随车携带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功能齐全的多用电动随车工具,以降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的,多用电动随车工具,包括动力头、扭力头、充气头、抛光头、起重头、其特点在于动力头是由壳体、电机、电源开关、换向开关、行星减速机构和快速联接机构组成,电机装在壳体内壳体侧面的手柄上装有电源开关和换向开关、行星减速机构是由中心轮、行星轮、内齿轮、驱动轴组成,中心轮与电机的主轴键联接,行星轮与中心轮及内齿轮啮合、内齿轮的外壳为减速机构外壳,行星轮的轴安装在驱动轴的偏心孔内,偏心矩等于中心轮与行星轮两齿轮的半径之和,快速联接机构是压柄通过销安装在内齿轮的外壳上,压柄与定位销之间装有弹簧,在销的另一侧压柄与壳体之间装有压力弹簧,驱动轴的外端为传递动力的非圆柱面、内齿轮的壳体外端为内孔柱面,动力头通过快速联接机构及驱动轴的传递动力的非圆柱面和内齿轮的壳体外端的内孔柱面分别与扭力头、充气头、抛光头、起重头安装成为电动搬手、抛光机、充气泵、千斤顶。
扭力头包括壳体、蓄能机构,扭力轴组成,壳体的端部为与动力头内齿轮壳体10外端的内孔柱面相配合的圆柱面,柱面上有定位孔,壳体内装有蓄能机构,蓄能机构内装有扭力轴,蓄能机构包括蓄能壳体、摆块、摆块销、回位弹簧、钢球、钢球弹簧,蓄能壳体端部为与动力头驱动轴的非圆柱面相配合的柱面,其侧面开有纵向长槽,槽的中部两侧有摆块销轴孔,槽的后部两侧有定位钢球孔,摆块前端突出部向外翘,中部通过摆块销与蓄能壳体联接,后部有回位弹簧在两侧与壳体挂结,后部的定位孔与在弹簧的作用下的钢球相抵,蓄能体内的扭力轴与蓄能壳体动配合,前部有一侧向突出,这一突出在低速转动时与摆块的突出不干涉,当高速转动摆块在离心力作用下拉动回位弹簧时,则这一突起与摆块的突出部相抵,扭力轴的后部有径向孔,孔内装有钢球及弹簧,扭动轴后端为传递扭力的非圆柱面。
充气头包括充气头壳体、曲柄、连杆、活塞、活塞销、缸筒、气缸盖、进气阀、排气阀、气管组成,壳体端部为与动力头内齿轮壳体10外端内孔相配合的柱面,柱面上有定位孔,曲柄轴端为与动力头驱动轴非圆柱面相配合的柱面,连杆一端与曲柄销配合,另一端通过活塞销与活塞联接,活塞在缸筒内上下滑动,气缸盖上安装进气阀、排气阀及气管。
起重头是由壳体、偏心轴、滚动轴承、圆柱、圆柱弹簧、底座、夹层筒、液压升降柱、螺杆、止回阀、回油阀组成,壳体的端部圆柱面与动力头内齿轮壳体的外端内孔相配合,柱面上有定位孔,壳体内装有偏心轴,滚动轴承装在偏心轴曲柄上,抵在圆柱的上端面,圆柱内装有压簧,圆柱在底座的孔内作上下滑动。孔的下部有排油口,排油口之上有进油口。底座另一侧装有夹层筒,内装工作介质机油。夹层筒的内壁与液压升降柱滑动配合组成油缸。螺杆与液压升降柱为螺纹配合。夹层筒内有钢球、弹簧组成的止回阀,其油道与前述的排油口相通,油缸侧面还装有一个手动回油阀,工作状态油路不通,油路接通后可使升降柱下面油缸内的油流到夹层筒内。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动力头上快速更换工作头,满足不同的工作需要,实现一具多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其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和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动力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扭力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A-A剖视图。
图4为图2B-B剖视图。
图5为图2C-C剖视图。
图6为充气头结构示意图。
图7为起重头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左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多用电动随车工具是由动力头及可作各种用途的附件组成,动力头与其中一种组合即可成为一种随车工具。见图1为动力头结构,壳体15内装有电机16,电机为12伏直流电机,可用汽车电瓶为电源,壳体15的侧面装有开关17和换向开关18。内齿轮壳10为减速器外壳,它装在壳体15上,由螺母盖14紧扣在外壳15上。在电机主轴16上装有中心齿轮9,行星齿轮13与中心轮9和内齿轮10啮合,行星齿轮13的轴装在驱动轴8的偏心孔内,电机轴16带动中心齿轮9,行星轮13在内侧受中心轮9驱动,外侧齿在内齿轮10上滚动,因而作行星运动,即使驱动轴8转动,并达到减速目的。驱动轴8端面为扁轴与各种部件半轴配合。内齿壳体10的后端内表面与各种部件配合。如安装扭力头时,驱动轴8的扁形轴端与扭力头的蓄能壳体23的长槽相配合,齿轮壳体10的端部内孔与扭力头的端部柱面配合当压动压柄4时,定位销5被抽出,扭力头端部柱面与动力头端部内孔配合,松开压柄4,定位销5插到扭力头端部柱面的孔内,完成联接动作。与其它部件的联接均是这样进行的,以后不再叙述。见图2,驱动轴8带动蓄能壳体23转动。见图4,当转速增大后,摆块26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29的拉力和(图3)定位钢球25的阻力,以销轴20为轴摆动,它的前端翘起的头部转向转轴方向,这时与扭力轴19前部的侧向突出相抵,因而带动扭力轴转动。这时蓄能壳体23的动能被传递给扭力轴19。当扭力轴在被扭的螺母的阻力作用下转速降下来时,摆块又在弹簧29的作用下回位,钢球25又卡入摆块的定位槽内,前部翘曲部也与扭力轴脱离(见图5),又重新开始了蓄能壳体23的被加速的过程。见图6,充气头的动作是动力头驱动轴8带动充气曲轴39及曲柄41带动连杆44和活塞33,使活塞作往返直线运动。当活塞向下运动时进气阀被打开吸进气体,当活塞向上运动时,排气阀被打开,气体通过气管给轮胎打气。见图7、8,动力头与起重头安装时,驱动轴10带动偏心轴48,其端部的轴承47外圆所接触的圆柱体49在底座53的孔内作上下运动,当曲轴转至上面,圆柱49在弹簧50的作用下向上运动,这时贮油夹层筒内的机油流入孔内,当曲柄向下转动时圆柱向下运动首先堵住进油孔,迫使油通过排油孔,顶开止回阀51、52进入油缸底部,经反复动作,油缸底部充油后推动液压升降柱54升起,完成顶起车体的千斤顶的作用。当需放下时,拧动油缸侧面的回油阀58,油路被接通使油缸内的机油又回到贮油夹层筒内,使液压升降柱下降。动力头还可以安装转动喷水刷子,打蜡抛光头等完成不同的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靳明超,未经靳明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95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