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力变速三轮车无效
申请号: | 94225113.X | 申请日: | 1994-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572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0-26 |
发明(设计)人: | 兰宇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宇东 |
主分类号: | B62K7/00 | 分类号: | B62K7/00;B62M9/04 |
代理公司: | 阜新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光 |
地址: | 123000 辽宁省阜***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力 变速 三轮车 | ||
本实用新型属运输机械,特别涉及一种以车载货进行运输作业的人力变速三轮车。
目前广泛使用的人力三轮车,骑行人坐在座位上利用两脚的蹬踏力作用于脚蹬块,对轮轴产生转矩,驱动链条链轮使车轮行驶,力臂是周期变化的,使转矩产生周期性变化,且空车和载货时,人力三轮车的起步、上坡、转弯时,都需要不同的行驶速度,只能依靠人力蹬踏来调整,不能实现变速行驶,给骑行者带来不便,而且有不安全因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驱动转矩恒定,无级变速速比大的人力变速三轮车。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人力变速三轮车的脚踏机构由两组三角带轮组成,每组设置两个上、下布置的三角带轮,带轮上挂接三角胶带,由连杆连为一体,两组脚踏板由固定夹固定在三角胶带上,脚踏板作运动方向相反,运动距离相等的上、下运动,向下运动时产生转矩,驱动主传动轴旋转。
变速机构是在主、从传动轴上的花键上滑接两组分体锥形带轮,两组锥形带轮之间联接三角胶带,当调速丝杠旋转时,带动螺母通过铰接于螺母上的固定摆杆相反运动,使分体锥形带轮开合,改变三角胶带轮的传动半径,变换输出速度或转矩,使人力变速三轮车增速或减速,控制驱动转矩的增减,实现安全经济运输。
棘轮离合机构装配在人力变速车的从动轴上,当蹬踏机构产生的转矩通过变速机构传到驱动轴时,驱动轴通过棘轮外套将转矩传给离合器左盘,在弹簧的轴向压力作用下,左盘带动右盘、键,驱动轮彀,使车轮转动。
人力变速三轮车具有如下特点:1、驱动力强,蹬踏力矩恒定;2、变速值为1:6,对路面适应性强,适用于重载起动,上坡等不同情况骑行;3、行驶速度快,空载30公里/小时,重载10公里/小时;4、承载系数大,车载比为1:5,最大载重量为0.5吨;5、经济实用,不使用能源,不受环境、路面限制,骑行安全、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方式具体描述。
图1示人力变速三轮车传动系统简图。
图2示人力变速三轮车传动系统简图。
图3示人力变速三轮车蹬踏机构主视图。
图4示人力变速三轮车蹬踏机构俯视图。
图5示人力变速三轮车三角带装夹B-B剖面图。
图6示人力变速三轮车三角带装夹D-D剖面图。
图7示拉带和脚踏板装夹C-C剖面图。
图8示变速机构主视图。
图9示变速机构俯视图。
图10示变速机构分体锥形带轮E-E剖面图。
图11示蹬踏机构H向视图。
图12示摆杆、销轴铰接结构G-G、F-F剖面图。
图13示棘轮离合机构剖面图。
图1、2示人力变速三轮车传动系统简图,车把(1)与前叉架连接,固定在前车轮(2)的轴上,离合手柄(3)通过传动杆控制离合器工作,变速手轮(4)带动带轮(6)联接三角胶带(7),驱动变速带轮(8),带动变速机构丝杠轴(37)和铰接于两螺母(35)上的摆杆(41)、(42),带动分体锥形带轮(36)、(43)开合,实现变速运动的加速或减速,蹬踏机构(14)由两组分立的脚踏板(25)、(26)及三角胶带(27)、(28)带轮(19)、(22)组成。在每组带轮的三角胶带上固定联接一个脚踏板,在三角胶带(27)、(28)之间由连杆(33)连为一体,实现踏板的上、下运动。变速机构的从动轴(40)将转矩传给棘轮离合机构(16)带动三轮车的后轮转动。
图3示蹬踏机构主视图,图4示蹬踏机构的附视图,在轴(21)、(24)上联接两组带轮(19)、(22),分别挂接2条三角胶带(27)、(28),脚踏板(25)、(26)前端同拉带(29)、(30)联接,拉带(29)、(30)的另一端由固定夹固夹在三角带(27)、(28)上,脚踏板(25)、(26)后端由固定夹固定在三角胶带(27)、(28)上,带轮(19)与轴(21)之间装有径向轴承(20),在带轮一侧主传动轴(24)上装有链轮(10),在两组三角胶带之间由连杆(33)联接,脚踏板(25)、(26)为互相平行的板状结构。
图5示固定夹结构B-B剖面图,拉紧带(30)与三角带(27)固定夹紧结构,3条B型三角胶带,两侧用带夹锁紧。
图6示固定夹结构装夹D-D剖面图,在带夹内二条三角带(27)同脚踏板(25)联接,带夹轮槽内有2条三角胶带。
图7示拉带和脚踏板前端装夹C-C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宇东,未经兰宇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51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镀膜散射节能瓷砖
- 下一篇:游戏电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