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式铅冶炼反射炉无效
申请号: | 94226050.3 | 申请日: | 1994-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876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2-21 |
发明(设计)人: | 曾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7B3/02 | 分类号: | F27B3/02;C22B13/0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开姚 |
地址: | 41001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式 冶炼 反射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法铅冶炼的新式反射炉。
对于铅的熔炼而言,当前的主要方法有鼓风炉熔炼、电炉炼铅、膛式炉炼铅、反射炉炼铅以及坩锅炉炼铅、短窑炼铅、富氧转炉炼铅、闪速炉炼铅等各种设备。其中,反射炉炼铅的优点是设备简单,生产工序少和容易操作,故投产较快,固定资产投入少,其主要缺点是:只适应于处理原矿的特富矿(含Pb>65%),且只是用铁屑置换其中的硫(一般沉淀法):炉膛内的气氛不能有效调节,粗铅产品的杂质含量高,热利用率低(见ВЯЭайчеб等的“Металлуршя свин-цаиинка”,Москва,Мета,“цемаллур-шя”,1985,P42~96及冯而飞,“反射炉处理废蓄电池片工艺的改进”,《有色金属》,1989,No4,P12~1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改进已有反射炉结构,实现方便控制炉膛气氛,做到在同一个炉膛内进行焙烧,互反应,造渣及精炼的复合法炼铅,能实现反射炉具有部分精炼功能及降低能耗,减少原料的机械损失。
本实用新型保留了已有反射炉实用性强的优点部分,即保留了炉体长、宽、高等各主要技术参数相互关联的确定原则,同样由燃烧室、炉膛组成。在燃烧室与炉膛之间砌有反射墙;燃烧室的一侧炉外安有鼓风机,其风通过该侧墙的矩形风道与燃烧室的炉条下部相通;燃烧室内的炉条是用铸铁浇铸的工字形,炉条之间的缝隙可据使用燃料的性质(特别是成焦能力的强弱)及燃烧室自身尺寸的大小而定,一般为15~40mm之间;炉条用搁铁支撑(铸件);炉条下部为燃烧煤渣的渣坑,坑底用耐火混泥土铺砌,一般为50~100mm厚,其形状是矩形空间;沿炉前的正面开有清理煤渣的工作门。室的另一侧砌有供添煤用的工作门,其结构为拱顶式的矩形,生产用的工作门一般为300~500mm宽,250~350mm高,拱顶角一般为60°~90°,炉膛的结构为:相对于水平位置,炉顶为中间高、两边低的拱形,炉底为中间低,两边高的拱形。炉膛底从炉前到炉后砌的斜坡一般为1~3度,视炉料的物理性质(例如,熔化后的流动性)而定。炉膛两侧各砌有加料口(包括用于炉膛内操作)、放渣、放冰铜及放粗铅口。在一般情况下,加料口(包括加铅精矿或块状富原矿、熔剂、返料等,可按炉型尺寸的大小为1个口至3个口,砌在一边,放渣、放冰铜及放粗铅在另一面,由一个口即可承担这些任务。为了调节炉内气氛,使之能在氧化阶段借助于烟囱的抽力向炉内提供大量的空气,故加料口的尺寸比已有的反射炉加料口大(已有的为300×200mm),一般宽度及高度为500×400mm,配以拱形加料口顶,在已有的反射炉结构中,放产出物(包括粗铅、炉渣等)的出口尺寸小于加料口的尺寸;本设计采用与加料口同一规格的尺寸,其原因在于炉内兼用插木还原技术,能使尺寸较大的木料顺利地进入炉膛尾部。在炉尾上部的正中央砌有与烟囱相通的烟道口。烟道口尺寸的确定,是以炉内单位时间内排出的烟气量及烟道公称的排烟速度为基准计算出来的截面积,再换算成烟道口的长与宽等尺寸。
在炉尾的炉膛内,砌有熔析池。其熔析池容量与每炉的粗P量及冰铜量之和所占的容积大体相同。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一旦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每炉处理的炉料量,入炉物料品位及操作条件一定时(按设计选用的参数定),其粗铅与冰铜的产量也相对稳定,故熔析池的容量也一定。熔析池的容积定了以后,就需确定其长、宽高尺寸。具体方法是:熔析池的长度即是炉膛的宽度,熔析池的宽度以放料口的宽度为基准,可宽100mm,也可窄100mm,最好是与放料口的宽度一致,以便于炉子的砌筑及操作。熔析池的深度由其容积,长度与宽度求出,即:熔析池的深度=容积/(长度×宽度)。
在耐火材料的选用方面,本设计采用传统的设计原则,即根据处理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炉膛所需控制温度的高低来选定的;由于该设计所处理的物料是按严谨的中性渣型原则配料的,故其所处理的物料是以中性物料为基础,有时也可以为弱酸性或弱碱性。所以,选用与之相适应的耐火材料为高铝砖及高铝质耐火泥砌筑与炉料接触部分的材料,又由于该反射炉是为复合法炼铅工艺服务的,炉膛温度波动于900~1350℃之间,即要求耐急冷急热性的性能好,故选用粘土砖及粘土质耐火泥砌筑;为了满足保温和耐火材料膨胀性能的需要,在耐火材料砌体的外面砌了一层113mm厚的红砖保护壳体。在壳体与耐火材料砌体之间留有10~30mm的膨胀缝,最好采用20mm的膨胀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院,未经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60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样品处理燃烧装置
- 下一篇:电磁式在线密度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