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鞋钉之改良构造无效
申请号: | 94239945.5 | 申请日: | 199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216354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1-03 |
发明(设计)人: | 蔡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明芳 |
主分类号: | A43B23/20 | 分类号: | A43B2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轻工业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琳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之鞋钉。
一般鞋制品的鞋底与鞋跟间之接合,除於其接合面间涂布黏合剂使其相互紧密黏合外,还自鞋底向鞋跟内部击入鞋钉,以防行走时因地面与鞋跟间相互之作用力使鞋跟与鞋底剥离。
目前习用之鞋钉大致可分为细长柱形及U字形两类,参阅图1及图2。其中,细长柱形之鞋钉於钉体一端形成一帽部使钉体进入鞋跟内有相当长度,藉以抵抗来自於地面对鞋跟之作用力,使鞋跟不致与鞋底脱离;但由於行走时鞋跟常承受人体与地面交互作用对鞋跟形成之扭力(尤以高跟鞋更为明显),此一扭力作用於细长柱形鞋钉,常使其扭曲变形以致於使得鞋跟松脱。如欲改善则须於同一鞋跟内击入数个鞋钉,不但不经济,且受鞋跟与鞋底相互接合面大小之限制,其改善效果亦极其有限;再者,在长期使用下,由於鞋跟与钉体之相互作用及钉体於鞋跟内呈直线之状态,常发生鞋钉日渐松动脱出,形成所谓“暴钉”现象,严重影响穿著之舒适性及鞋跟与鞋底之接合强度;至於另一类习用之U字形鞋钉,主要系於U字形钉体之两末端分别凸起形成尖锐状之箭矢部,藉该各箭矢部使U字形之鞋钉两端易於击入鞋跟内,并利用该各箭矢部增强鞋底与鞋跟轴向之接合力,然而,该各箭矢部之构成形状较为复杂,使鞋钉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种鞋钉之改良构造,利用其特殊之钉体形状,使钉合后之鞋底与鞋跟牢固钉合不易分离。
本实用新型之次一目的在於藉钉体末端经改进的构造,使钉合后之钉体不易松脱,以避免发生“暴钉”现象。
本实用新型之又一目的在於藉精简之钉体末端构造,降低鞋钉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鞋钉之改良构造,主要包含一呈U字形杆体的钉体,该钉体於中央部分形成一击打部,该击打部两端之杆体分别形成一钉入体,其特征在於:该各钉入体与该击打部间分别形成小于或等于90度之夹角,供击打该击打部以钉合物品;
该各钉入体之末端端面分别形成一钉尖面;
该各钉尖面呈相互平行状,且分别与该各钉入体之轴向成一小于90°的钉尖角,使呈锐角的该各钉入体易於进入欲钉合之物品内,并导引该各钉入体於被钉合物内呈弧形状,使紧密钉合物品,防止脱出。
现举五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於后。
图1系目前习用细长柱形鞋钉之立体图;
图2系目前习用U字形鞋钉之立体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鞋钉之改良构造较佳实施例一之立体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鞋钉之改良构造较佳实施例一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鞋钉之改良构造较佳实施例二之立体图;
图6系本实用新型鞋钉之改良构造较佳实施例二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系本实用新型鞋钉之改良构造较佳实施例三之立体图;
图8系本实用新型鞋钉之改良构造较佳实施例三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系本实用新型鞋钉之改良构造较佳实施例四之立体图;
图10系本实用新型鞋钉之改良构造较佳实施例四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1系本实用新型鞋钉之改良构造较佳实施例五之立体图;
图12系本实用新型鞋钉之改良构造较佳实施例五之使用状态示意图。
首先,参阅图3之本实用新型鞋钉之改良构造较佳实施例一,主要包含一呈U字形杆体的钉体10,该钉体10於U字形之中央部分形成直线状之击打部12,该击打部12两端之杆体分别与该击打部12间形成小于或等于90度之夹角,於该击打部12之两端分别形成一钉入体14,击打该击打部12即可使该各钉入体14,进入鞋体及鞋跟,使之钉合;又,该钉体10之两末端端面分别形成一面向该钉体10同侧之钉尖面16,该各钉尖面16彼此相互呈平行状,且分别与该各钉入体14之轴向成一小于90°的钉尖角,使该钉体10之两末端分别形成尖锐状,以使该各钉入体14易於进入被钉合之物品内,并导引该各钉入体14於被钉合物内呈弧形状,以紧密钉合物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明芳,未经蔡明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399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力鲜竹筷
- 下一篇:涂敷及嗅取用之药液释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