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电机力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100236.8 | 申请日: | 1995-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15A | 公开(公告)日: | 1996-07-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安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B62M11/02 |
代理公司: | 福建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丁秀丽 |
地址: | 3502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电机 驱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电机驱动装置。
目前自行车是我国城镇及乡村居民普遍使用的较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使用量非常之大。过去电力自行车的动力装置大多以永磁盘式线绕电机与电机连体的多级齿轮减速机构与减速机构的输出轴同轴的链轮机构所构成。这种动力装置结构复杂,需经多级减速;重量大,只能安装于专用的车架上;通用性差,不适用于普通自行车,使用不方便也不轻便可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可安装于普通自行车上,安装简便、使用轻便、灵活可靠的自行车电机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它是由被动齿轮、主动齿轮、驱动电机等构成。将被动齿轮固定安装于自行车后轮上,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驱动电机内设有齿轮减速机构,在主动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连接处设有单向离合器。
本发明的自行车电机驱动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安装方便,使用轻便、灵活、可靠的特点。安装本发明装置对自行车车架无特殊的结构要求,本发明装置可适用于任意型号和结构的自行车、三轮车和二轮板车上。在普通自行车上安装本实用新型装置,即可将普通自行车改造成电机驱动自行车。现在世界上所有的电力自行车及摩托车在构造原理上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即主动轮与被动轮的大小比例,本发明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最省力,因为主动轮很小,被动轮很大。
图1为本发明被动齿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被动齿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被动齿轮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驱动电机与主动齿轮连接处的单向离合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带有拉杆和齿轮减速机构的驱动电机的工作原理图。
图1中被动齿轮的结构有三种,其中图1为安装于自行车后轮钢圈上的内齿式被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安装于自行车后轮钢线头上的内齿式被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安装于自行车后轮钢线头上的面齿式被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的被动齿轮1结构为平板式,齿轮的厚度约2mm左右,直径与所需安装的自行车后轮的直径相匹配,在齿轮边缘分布有螺栓孔1′-1,通过螺栓将被动齿轮1′固定在事先打好孔的自行车后轮钢圈上。图2的被动齿轮1″是在图1被动齿轮1′的结构基础上,在齿轮1′的边缘增设凸沿1″-1,使被动齿轮1″呈式,在凸沿1″-1上开有可供与自行车后轮钢线头相连的凹口1″-2。图3的被动齿轮1为管状,它也设有与自行车后轮钢线头相连的部份,该部分的结构与图的相似,其被动齿轮1的齿分布于齿轮的轴向上。本发明的被动齿轮1除了可采用内齿式、面齿式外,还可采用外齿式,外齿式被动齿轮的结构基本上与图1和图2的结构相似。
主动齿轮2与被动齿轮1啮合,主动齿轮的齿数远远小于被动齿轮的齿数。如图4所示:主动齿轮2套在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3-1上,由驱动电机3带动主动齿轮旋转。如图4所示:在驱动电机轴出轴3-1的端部设有由弹簧5控制的可上下摆动的摆块6,在主动齿轮2的轮心处开有与摆块6相吻合的凹槽7。由弹簧5,摆块6和凹槽7组成主动齿轮2与驱动电机3之间的单向离合器。该单向离合器可在乘骑者停止以驱动电机3的动力驱动,而单纯以人力脚蹬驱动车辆时,或者以驱动电机3的动力加上人力脚蹬来共同驱动车辆时,能够使主动齿轮的转动不影响驱动电机的转动。如图5所示:为了在驱动电机没电时克服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间的传动阻力,可在驱动电机3的外壳面设置一与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拉杆4,通过拉杆4控制主动齿轮2与被动齿轮1的啮合或脱离啮合。在驱动电机3内还设有齿轮减速机构,使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转速降到某一特定值。不同的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具有不同齿轮减速比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一经选定,车速即被固定。本发明的驱动电机既可采用直流电机也可采用汽油电机。为了方便使用,在直流电机内还设有电子无级调速器,使车速可调。一部自行车或三轮车或二轮板车上可安装一台或二台驱动电机。
骑上装有本发明装置的自行车,上车后应先用脚踩3、4圈,再接上电源开关,自行车即可自动行驶。如遇上坡,可加上脚踏。如果马路拥挤,可切断电源,用脚踩带动车辆前进。如果蓄电池没电,可将拉杆4拉出,使主动齿轮2与被动齿轮1脱离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安,未经陈国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02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云母陶粒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支撑液膜组件和由其构成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