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红曲红色素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5103021.3 | 申请日: | 1995-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93A | 公开(公告)日: | 1996-10-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欣 |
主分类号: | C12P17/18 | 分类号: | C12P17/18;//;C12R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环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国权 |
地址: | 51802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红曲 红色素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肉类、奶类制品,糖果,饮料,化妆品,医药的改性红曲红色素的制备方法。
红曲米和红曲色素是一种天然食品染色剂,其中红曲米即红曲,古称丹曲,是我国传统产品,早在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即有详细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亦有记述,并入药。红曲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胃二经,可健脾,燥胃,有活血的功能,我国福建,江西,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台湾等地均有出产,尤以福建古田所产最为著名。
红曲米主要是由红曲红曲霉等菌种接种于蒸熟的大米,经培育所得。红曲红色素是红曲红曲霉菌丝产生的色素,含有六种不同的成分,该六种色素的物理化学性质互不相同,目前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主要是醇溶性的红色色素红斑素和红曲红素。
由于传统红曲米生产劳动强度大,杂质多,不溶于水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人们重点开发从红曲霉的深层培养液中获取红曲色素。中国专利85103584A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红曲色素的制造方法”,其中采用大米粉为碳源,黄浆水、NaNo3为氮源,初始PH3.5-4,发酵色价达160u/ml以上,提炼采用蛋白质等电点沉淀制得蛋白质红曲色素粉,加多糖制成红曲色素多糖片。此法虽在降低发酵成本,提高发酵色价上较日本和国内研究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发酵初始PH低,对发酵设备要求高,且产品水溶性仍不理想。
日本特昭57-190050报导,采用麦芽糖和天冬氨酸镁为培养基,虽将发酵液色价提高到248u/ml的水平,但由于麦芽糖和天冬氨酸镁价格太高,故无法进行工业化生产。
日本特公昭52-72890介绍了以淀粉为碳源,KNO3为氮源的培养基,在一个有特殊形状搅拌叶的发酵罐中培养,使色素积累在菌丝内,用丙烯乙二醇或乙醇抽提菌丝,浓缩干燥得色素干粉的工艺。此工艺碳源在2-4%之间,菌丝生成量为70%左右,色价仅为68.4u/ml,故发酵水平仍较低,仅简化了提取工艺。
美国专利3765906公开了水溶性红曲色素的制造方法,介绍了发酵所得红曲色素通过与水溶性蛋白质,水溶性肽,氨基酸或其化合物反应变成水溶性红曲色素的合成方式,但其发酵培养基采用葡萄糖,糊精,多肽,酵母抽提物等使培养基成本过高,发酵温度27℃较低,使生产能耗相对高,且反应剩余底物未被去除而加入成品中造成成份复杂影响色素的纯度及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各种红曲红色素制备方法缺陷的新的红曲红色素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原料来源广泛,工艺简单,产品纯度高,生产成本低,价格便宜且用途广泛,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曲红色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按照下述过程进行:
(1)将红曲红曲霉(Monascus anka Nakazawa et Sato)接种于如下配方(重量百分比)的发酵培养液中:
粳米粉 10-14 优选 11-12
黄豆粉 0.8-1.5 优选 1
花生饼粉 0.2-1 优选 0.5
Mg2SO4·7H2O 0.01-0.04 优选 0.025
(NH4)2SO4 0.3-1 优选 0.5
NH4NO3 0.1-0.5 优选 0.2
水 83-90
其发酵温度为 32-34℃
调节PH 6-8
发酵时间 60-90小时
(2)过滤上述发酵液,酸洗含上述菌丝和不溶水的红曲红色素滤饼,之后滤饼溶入有机溶剂中,同时再向溶剂中加入适量的谷氨酸,调节PH9-11,搅拌,过滤,滤液通过可除去剩余谷氨酸的离子交换树脂,接着,向滤液中加入Na2S或(NH4)2S以除去其中的金属杂质,过滤,得到猩红色含可溶水的红曲红色素滤液;
(3)干燥上述滤液,得到紫黑色本发明改性红曲红色素粉状物。
上述的接种于发酵培养液中的红曲红曲霉是采用中国福建红曲米生产的并经培育筛选的高产红曲红曲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欣,未经黄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30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浓缩洗洁剂及其制造工艺
- 下一篇:牡蛎螺旋藻胶囊及其制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