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紧松散材料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5104044.8 | 申请日: | 1995-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17A | 公开(公告)日: | 1996-09-18 |
发明(设计)人: | 伯恩哈德·诺瓦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汝克拉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9/02 | 分类号: | B65G69/02;B61K13/00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晓舒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紧 松散 材料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运输车辆,特别是铁轨货车在一个装料站/称重站装料之后,从装料边沿凸出波峰的松散材料压紧的方法,同时松散的材料被平整。
当松散的材料在敞蓬运输车辆中运输,特别是在敞蓬铁轨货车中运输煤时,松散材料经常被风移走或刮跑。这对联邦德国铁路线上焦化煤货车也是个问题,该货车的驱动速度可达每小时120公里。这将导致路旁居民的不满。使吹跑材料增加的原因,第一是行车速度增快,第二是在标准的货车中松散材料从货车上沿凸出大约60厘米高的六个锥形波峰。一列标准运货的火车有大约40节货车,大约运输2500吨材料,对于路旁的居民而言,被吹跑的材料的确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此外,由于运输材料的丢失也必将导致经济损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直到现在还应用一种刮具装置,将松散材料的波峰整平。为此,人们使用一种犁式刮具,但是有理由证明这种刮具不能令人满意;一方面,这些刮具刮掉超过货车上沿的货物也导致装载量的减少,这种平整也不能将被平整的松散材料统一地装进货车。另一方面,该刮具使平整后的松散材料的表面不规则并且非常松软,仍然会受到风力的影响,因此松散材料的吹落并未减小到所期望的范围。
此外,还存在敞蓬车中平整松散材料效果差的问题。可以考虑在一个独立的加料站利用振动器通过缆绳牵引轮将一个压紧板下降到装载的货车上,以该方式平整并同时压紧松散材料。然而,这种结构除了复杂之外,另外还需要一个工作站,这就阻碍和延缓了连续的装载过程,此外,使用这种振动器还产生灰尘,还需要消除噪声的措旋,特别需要避免振动器与输送车辆本身接触的措施。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方法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一种方法,该方法避免上述的缺点并对其加以改进,以便获得均匀光滑的松散材料表面,而且同时压紧并填满货车上沿区域的空间。因此,松散材料被平整,特别是可平整到货车上沿的高度。
该目的由下述的方法达到,其中,在货车离开加料站/称重站之前,一个压紧装置下降到货车的装料区域,当货车离开加料站/称重站时,通过货车的运动完成所述的压紧,所述松散材料在货车边沿上方被平整,然后压紧。
已经证明,在加料站/称重站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具有极大的优点。为了从落井中给一列货车装加松散材料所需的车辆运动能够很好地与本方法的为压紧和平整松散材料所需的步骤结合起来。一列装载松散材料的货车需要每节货车停在加料站下直到该节货车装满所需数量的松散材料,然后其离开装料位置进入随后的等待位置。本发明在货车离开前将所述压紧装置下降到货车上并利用了货车的移动;在下一节货车装料期间这节货车离开装料位置进入等待位置,或者从一个等待位置移到另一个等待位置,该节货车移动时,完成所述的平整和压紧。该节货车压紧完成之后,所述压紧装置升起并在预定的时间下降至下一节货车。
使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已经证明有下述优点,即首先将松散材料的波峰平整至运输车辆上沿上方的一个平面。这意味着如果松散材料的锥状波峰向上凸出较高,没有或者几乎没有材料被刮离运输车辆,而运输车辆的剩余空间正好被填满。然后在装料外沿上方的整个平面上完成随后的压紧步骤,进一步改善货车中松散材料的分布。该随后步骤能够使用一个压紧装置,该装置能同时在装载外沿高度上使之形成一个均匀的光滑表面。
该运输车辆在该压紧装置下适当地引导通过,该压紧装置在通道的上方,并且适当地在加料站/称重站中整体连接。
借助一个被动转动的滚子完成所述的压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这个滚子利用自身的重量完成松散材料的压紧,并且借助其下的货车向前运动而转动。这个滚子比运输车辆的装载宽度略宽,以便如果下降过程没有精确地控制,滚子不能进入运输车辆的货物空间。这就防止了卡住以及货车其它的损坏。这就在装载外沿高度上同时获得平整和压紧。
在压紧装置上提供一个可移动支承的平整装置是一个重要的优点,该平整装置最好是一个平整杆。该活动支承可使平整步骤更好地与装载状态匹配,特别是在松散材料的波峰高度上获得匹配。这将导致运输车辆装载上方的较少的松散材料被刮平。在与随后的压紧装置的联合作用下,总是可以获得装载外沿高度处的平滑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汝克拉公司,未经汝克拉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40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