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辅助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95107165.3 | 申请日: | 1995-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42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16 |
发明(设计)人: | 早田肇;黑木正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M23/02 | 分类号: | B62M2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礼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辅助 自行车 | ||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机的动力辅助人力行驶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特别是涉及下述的电动辅助自行车:当产生辅助力的可充电电池的容量降低时(电压降低),通过有意地使辅助人力行驶的辅助力变动,让骑车人通过身体感觉到自行车运行状态的变化,从而感觉到电池残余容量的减少,提醒骑车人有必要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电动车中,如果行驶用电源电池(充电电池)的电压降到规定值时,就使示警灯闪亮,以可视的形式表示电池残余容量的减少,表示电池已到需要充电的状态。例如,在特开昭63-11402号公报中,记述了下述的电动高尔夫球车的容量示警装置:通过比较回路比较基准电压和电池电压,当电池电压低于基准电压时,通过示警灯来示警。
检测电池电压的降低,在用灯、发光二极管等作为示警灯闪亮时,为使骑车人立即注意到此状态,虽然考虑过使用蜂鸣器等利用声音合成进行听觉表示的方法,但在自行车这种情况下,示警声音会被骑车人以外的人听到,因而受到音质、音量的限制。
因此,使骑车人能迅速觉察电压的降低,即,在进行电压降低的视觉表示时,希望骑车人迅速觉察到该视觉表示。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课题的装置。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下述的电动辅助自行车:通过有意使辅助力变化,骑车人可以身体感知(体感)电池电压的降低,在检测出电压降低时,骑车人可迅速觉察电池电压降低。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下述的电动辅助自行车:通过辅助力的变化提高骑车人的注意力,同时通过使表示电池容量降低,以及电池需充电的示警灯闪烁,让骑车人直观、容易地理解:辅助力变化是电池电压降低的信号。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下述的电动辅助自行车:通过辅助力的变化程度,显示器的显示状态的不同,让骑车人感到电池残余容量的程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种电动辅助自行车,利用电机的动力辅助人力行驶,根据踏力以电机供给辅助力,并且所述自行车还包括:供给所述电机电力的电池电源;示警装置,将所述电池电源的电压降低警告给骑车人。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出所述电池电源的电压降低时,并且在该辅助力变为零后,所述示警装置故意使电机的运转状态变化,以给所述自行车变动辅助力。
本发明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的特征还在于:根据电池电源电压降低的程度,使辅助力变化程度不同。
本发明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的特征还在于:具有表示电压降低或需要充电的可视型显示器,同时还具有与辅助力的变化相关联的、使显示器的显示闪烁的显示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的特征还在于:根据电池电源电压的降低程度,使显示器的显示闪烁形态不同。
当检测出电源电压的降低时,辅助力变动型示警装置有意地使电机的运转状态产生变化,从而使辅助力变化。因此,由电机供给的辅助力变化,通过骑车人蹬脚踏板感觉的变化,能以身体感知电池电源容量的减少。
根据电池电源降低程度,通过使辅助力变化程度不同,使骑车人感觉到:例如蹬脚踏板的力稍重时,应赶快充电;感觉蹬脚踏板已相当费劲,则电池已几乎没电了的信息。
本发明由于和辅助力的变化相关联地使显示器的显示闪烁,可以通过显示的闪烁确认行驶状态的变化不是由于电池容量减少引起的状态。在以身体感到辅助力的变化,注意察看显示部时,由于电池残余容量示警灯、表示必要充电的示警灯的闪烁,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出辅助力的变化是由于电池容量的减少引起的。
此外,根据电池电源电压降低程度,使显示器的显示闪烁状态变化,例如显示器的闪烁间隔变短,或与显示灯熄灭时间相比,闪亮时间的比率变大,则可以用视觉形式表示电池已近于没电的残途容量。
下面根据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本发明涉及电动辅助自行车侧面图。
图2是电池盒的纵剖面图。
图3是电池盒组件后部及中间壳体底部纵剖侧面图。
图4是传动齿轮机构及脚踏力检测装置模式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涉及电动辅助自行车控制装置功能块构成图。
图6是表示辅助力变动装置工作例的框图。
图7是表示辅助力变动装置另一工作例的框图。
图8是显示控制装置工作例框图。
图9是控制装置具体实例回路构成图。
图10表示电机驱动限制装置动作的框图。
图11表示控制装置整体动作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71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