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塑性树脂模塑制品的生产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组装模具无效
申请号: | 95107564.0 | 申请日: | 1995-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76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06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正人;臼井信裕;寺嶋圣二;后藤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3/20 | 分类号: | B29C43/20;B29C39/18;B29C43/3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丽琴,孟八一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性 树脂 制品 生产 方法 用于 组装 模具 | ||
1.生产热塑性树脂模塑制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将第一熔融热塑性树脂由第一树脂供给口供给到在第一模具的模腔表面和第二模具的模腔表面之间形成的模腔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和第二模具处于开模状态;
(b)关闭所述第一和第二模具,以使模腔处于闭模状态;
(c)在第一和第二模具的保压压力减小并处于关闭状态下或者在处于被大于第一和第二模具的保压压力的第二树脂注射压力略微打开的状态下,将第二熔融热塑性树脂从第二树脂供给口注入到模腔的第二部分,该被第二树脂注射压力略微打开的状态的程度使注入的第二树脂不会流入到第一部分;
(c’)如果经过上述步骤,所述模腔已经处于被略微打开的状态时,而在第二树脂的供给完成后,可再关闭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模具使模腔处于完全关闭的状态,直至达到最终产品厚度;
(d)将处于闭模状态的模腔中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树脂冷却并固化;及
(e)将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开模,以取出所述模塑制品。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
(f)将一个可移动的节流排置于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的至少一个模具之中,以从所述模具的模腔表面凸出到开模状态的模腔中,从而将模腔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和
(g)在注入第二树脂之前,将所述可移动节流排撤回至所述模具中。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模塑制品由压塑部分和注塑部分组成。
在步骤(a)中,将所述第一树脂供给到所述处于开模状态的模腔的第一部分,其量为欲供给到模腔中的树脂总量中形成所述压塑部分所需要的第一量;
在步骤(b)中,将所述第一树脂压塑;及
在步骤(c)中,将所述第二树脂注入到所述处于闭模状态的模腔的第二部分,其量为形成所述注塑部分所需要的第二量,从而,将所述第二树脂注塑。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所述第一树脂由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模具的所述模腔表面的至少一个模腔表面上的所述第一树脂供给口供给;
在步骤(c)中,所述第二树脂由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模具的所述模腔表面的至少一个模腔表面上的所述第二树脂供给口注入。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将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闭模,直到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模腔表面与所述第二模具的所述模腔表面之间的模腔间距几乎与所需模塑制品的厚度相等;
在步骤(c)中,将所述第二树脂注入到所述的模腔的第二部分,同时保持模腔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在步骤(b)中,第一和第二模具在2.94-8.83MPa的闭模压力下闭模;
在步骤(c)中,在9.81-39.23MPa的闭模压力下,将所述第二树脂注入到所述模腔的第二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树脂的注入是在所述第一树脂的供给完成之后0-30秒开始的。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熔融热塑性树脂供给之前,在所述处于开模状态的模腔的第一部分安置表皮材料,其中,
在步骤(a)中,所述第一树脂由所述第一树脂供给口供给到所述模腔的第一部分;
在步骤(b)中,将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闭模以使模腔置于闭模状态;
在步骤(c)中,将所述第二熔融热塑性树脂由所述第二树脂供给口注入到所述闭模状态的模腔的第二部分;
在步骤(d)中,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树脂在闭模状态的模腔中冷却并固化,及
在步骤(e)中,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模具开模以取出所述模塑制品。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一树脂供给到所述表皮材料和所述第一和第二模具的所述模腔表面的至少一个模腔表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f)将一个可移动的节流排置于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的至少一个模具之中,以从所述模具的模腔表面凸出到开模状态的模腔中,从而将模腔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和
(g)在注入第二树脂之前,将所述可移动节流排撤回至所述模具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75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