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密度轿车库无效
申请号: | 95112132.4 | 申请日: | 199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72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亚伦 |
主分类号: | E04H6/14 | 分类号: | E04H6/14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250031 山东省济南市天***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密度 轿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密度轿车库。
目前在我国广为使用的轿车库大都是建筑房屋式的,该种形式的轿车库的存车数量与其建筑面积成正比例,故占地面积相当大。随着时代的发展,轿车将逐步进入普通家庭,而面对我国的实际国情,在城市里,特别是在大城市的闹市区,现已出现轿车无处停放的情况,倘若轿车广泛进入普通公民家庭,其停放轿车的困境将不堪设想。国外现有立体轿车库虽然能够缓解一些停放轿车的矛盾,但其存放形式是单体的固定式轿车库与三维输送设备相配合使用的,故仍然普遍存在占地面积较大以及结构复杂、工程造价较高存取轿车时间较长等缺点。由此,长期以来在城市的存放轿车问题上,给方方面面带来了诸多不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技术不足部分的高密度轿车库。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高密度轿车库包括框架、左、右支撑架,左、右固定架,上、下运行装置,上、下换位装置,左、右导向架及托盘,左、右支撑架分别固定在框架前端上部的左、右两侧,左、右固定架分别固定在框架前端底座上,上运行装置安装在框架前端的顶部,下运行装置安装在框架前端的下部,通过链条分别使其上、下运行装置相互连接,上换位装置安装在框架前端的左、右支撑架上,下换位装置安装在框架前端的左、右固定架上,安装在框架前端的左、右支撑架,左、右固定架、上、下运行装置及上、下换位装置与安装在框架后端的左、右支撑架,左、右固定架,上、下运行装置及上、下换位装置,其结构完全相同,并一一与其相对应,其安装在框架前端上的左、右支撑架,右、右固定架,上、下换位装置及上运行装置上的主动链轮与相一一对应的安装在框架后端上的左、右支撑架,左、右固定架上的上、下换位装置及上运行装置上的主动链轮均同轴相互连接;左、右导向架分别安装在框架中上部的左右A、B空间,左、右导向架上的两端分别与在框架A、B空间内运行的托盘两端的导向轮相配合,安装在与上、下运行装置相连接的链条上的托轮与托盘底部相配合,上、下换位装置分别通过其安装在各自链条上的拨爪与托盘的左右两端面相配合。工作时,轿车存取者可根据各自的需要操作电脑,使其载有轿车的托盘在矩形封闭的循环内,通过链条分别依次纵向排列在框架的A、B空间两竖排内,同时完成升降工作及进入地面层b4位置与顶层a1位置的托盘同时完成反向换位工作,即完成轿车的传送与存放的二合一工作,从而实现了该轿车库存车数量大、占地面积小、轿车存取时间短的目的。
本发明的优点:一、具有高密度性。即占地面积及占用空间极小,存放轿车数量大。二、具有广适性与经济性。由于采用矩形步移传输的封闭循环,即实现了传送与存放轿车的二合一功能,故结构简单,工程造价较低,适于城市广泛应用。三、具有存取轿车时间较短,使用操作极为方便的特点。
说明书附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3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4为本发明托盘(8)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5为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6为本发明张紧器(20)、(24)、(30)、(33)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7为图6A-A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8为本发明托轮(54)、(53)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主要示意托轮(54)、(53)与链条(23)、(27)的连接方式及连接块(72)、(76)上的滑道轮(73)、(75)分别与滑道(62)、(47)、(57)、(51)内壁相配合的形式;
说明书附图9为图8A-A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主要示意卡链架(97)在滑道(62)、(47)、(57)、(51)内的安装位置;
说明书附图10为本发明拨爪(7)、(13)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11为本发明拐臂(9)、(4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主要示意其上、下臂(89)、(95)上的上、下滚轮(88)、(96)分别与托盘(8)上的螺旋滑道(65)及托盘(8)底部相配合的工作状态;
说明书附图12为本发明驱动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13为图1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14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亚伦,未经刘亚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21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胃药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用于携带终端的发射功率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