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星齿轮减速器无效
申请号: | 95118638.8 | 申请日: | 199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28C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07 |
发明(设计)人: | 楠本启一;古西启一;五十棲秀三;森下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1/28 | 分类号: | F16H1/28;F16H57/00;B21C23/1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力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 齿轮 减速器 | ||
本发明涉及用于内燃机起动器或类似装置的一种行星齿轮减速器。
图8是介绍用于与一传统马达永久性连接的行星齿轮减速起动器的剖视图;图9是说明将一行星齿轮支承轴安装入一传统的行星齿轮减速起动器的方法的剖视图。
在附图中,作为转子的直流电机的电枢1配置在电枢旋转轴2上而构成电枢旋转轴的一整体部份。圆柱形轭架3安放得使之围绕电枢1。前托架5与轭架3的后表面连接。组成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内齿轮4配装在前托架内。太阳轮6则形成在电枢旋转轴2之前端。
在内齿轮4之前端,配置一个向内突伸的盘形突缘4a;并配置一个圆柱形突缘4b,突缘4b延伸至突缘4a之内周端。构成行星齿轮减速器的一个臂的突缘部份10构成输出旋转轴11的一部份整体。输出旋转轴11由作为配入突缘4b内的支承的套筒轴承12支承。突缘4a约束输出旋转轴11的轴向移动。作为一个实例,三个以等角度间距设置在同一圆周上的支承轴9配置在突缘部份10上。行星齿轮7由配入一轴承8之内周表面的轴9支承。在这种情况下,每个行星齿轮7均与太阳轮6及内齿轮啮合,从而构成行星齿轮减速器。
用作一支承的套筒轴承13被配入输出旋转轴11后内周表面内的一凹入部份中,套筒轴承13支承电枢旋转轴2的前端。用于传递轴向载荷的钢球14配置在电枢旋转轴2及输出旋转轴11的端部之间。
轭架3在其前端有一个与之构成一整体的突缘3a。突缘3a沿径向延伸,它限止行星齿轮7的轴向移动,并将此减速器及马达组件相互分隔,以便防尘。配置入前托架5和内齿轮4及突缘3a之间的垫片18防止应用于行星齿轮7与内齿轮4的啮合区域的润滑脂泄漏。后托架17配置入轭架3的孔端表面上。
多个未示出之辅助电极被以等间距方式焊接在轭架3之内周面。多个弧形永久磁铁15安放得使之能环绕电枢1;每一块磁体15之一侧表面与一辅助电极接触,一个磁体架16压配入永久磁体15之另一侧面与相邻的辅助电极之间。
配置与永久磁体15和辅助电极相同数目的马达电极。
构成输出旋转轴11之一整体部份的突缘部份10配置有等角间距列布于同一圆周上的多个通孔10a。支承轴9加工成实心圆柱体,其外径略大于通孔10a之孔径。支承轴9以压配合装入通孔10a中。
现在介绍上述传统行星齿轮减速起动器的作业状况。
闭合一未示出的键开关使电枢1通电,从而使电枢1在永久磁体15磁激励下产生转矩。通过电枢旋转轴2的太阳轮6将电枢1产生的转矩传给行星齿轮7。由于行星齿轮7与内齿轮4啮合,它们在围绕支承轴9转动的同时,也绕电枢旋转轴2转动。因此,电枢1的转矩在被传送至突缘10之前其转速被降低,而且,该转矩通过突缘10被传送至输出旋转轴11。通过装配在内燃机上的过速离合器的一小齿轮(未示出),输出旋转轴11的转矩又被传送至内燃机的一未示出的圈齿轮。
如上所述,传统的行星齿轮减速器有一个问题,其支承行星齿轮7的支承轴9与输出旋转轴11的突缘部份是分离的,这样会使零件多,安装困难,和成本较高。
而且,将支承轴9用压配合方式装入突缘部份10之通孔10难以将轴9安装得垂直于突缘部份10之端面,这会对行星齿轮7与太阳齿轮和内齿轮4之间的啮合产生不利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行星齿轮减速器及行星齿轮轴的加工方法,这种方法能使行星齿轮支承轴通过锻造与一突缘部份构成一个整体,从而可以减少零件数量,并使装配更加容易,降低制造成本,并使得更加容易地确保支承轴垂直于该突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行星齿轮减速器,本减速器具有:一内齿轮;一在其后端处有与之形成整体的一突缘部份的输出旋转轴,此轴由配入内齿轮内周面内的一轴承支承;一个由装配在输出旋转轴后内周面内的一凹入部份中的轴承支承的旋转轴;多个以等角间距列布于突缘部份后端面的同一圆周上的支承轴;多个以可传动方式安装在多个支承轴上的行星齿轮,其安装方式使之能与在旋转轴的前端处形成的一太阳齿轮和内齿轮啮合;其中,支承轴是在突缘部份后端面上压出的空心园柱体;而且在突缘部份的前端面上配置一凹入部份,凹入部份之内径大于支承轴的外径并与支承轴同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86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烷基甲酰胺的制备
- 下一篇:带有导流板的手执头发吹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