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95120405.X | 申请日: | 199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004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6-18 |
发明(设计)人: | 苏文义;张界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1/00 | 分类号: | C08L51/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国平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塑性 树脂 组合 | ||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尤指一种具有优越的结合线强度,并同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以改善加工成型性的树脂组合物。
一般由聚碳酸酯树脂与苯乙烯系树脂混炼而成的掺合物,除了具有优异的机械及电气特性外,亦具有较高的耐热性与耐冲击性,因此,被广泛的使用于例如电视、CRT等电气制品、各种电脑产品、OA机械以及家电制品上,但由于聚碳酸酯的流动性差、缺口冲击强度不佳,因此在制造时常需添加加工或冲击改质剂来改善,例如美国发明专利第3130177号案中即提及,在聚碳酸酯中加入例如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树脂的橡胶状接枝共聚物混炼,可改善聚碳酸酯的热可塑性,并增进其加工性。
而美国发明专利第3663471号案中则提及,将聚碳酸酯与例如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树脂的橡胶接枝共聚物混炼,可改善成型产品的缺口冲击强度,特别是艾佐德(IZOD)冲击强度;美国发明专利第4855357号案中则提及,重均分子量在35,000以上的聚碳酸酯与重均分子量在130,000以上的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相混炼时,可改善成型产品的低温中击性;但由前述多件先前技术的揭露可知,由聚碳酸酯树脂与苯乙烯系树脂混练而成的掺合物虽然冲击强度已提高,但前述掺合物的流动性仍然偏低,加工上亦不容易,且成型产品的结合线处的强度往往较弱,有时甚至会产生裂痕的情形。
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乃针对前述缺失,开发出一种苯乙烯系树脂与聚碳酸酯树脂混练而成的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增进结合线强度,并且具有良好流动性,以改善加工成型性的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包括:
(1)5-90重量份的接枝共聚物(C),该接枝共聚物(C)是按如下方式得到的:将0.1-10重量份的重量平均粒径(weight average particle size)为0.05-0.8μm的橡胶接枝共聚物(A)、2-25重量份的二烯系橡胶及0.1-10重量份的丙烯基系共聚物(B),与总重量为100重量份的下述单体混合物:45-80重量份的苯乙烯系单体、15-50重量份的丙烯腈系单体及视需要而任选的0-40重量份的可共聚合单体进行本体和/或溶液共聚合;
(2)10-95重量份的接枝共聚物(D),该接枝共聚物(D)是按如下方式得到的:将50-85重量份(干重)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05-0.8μm的橡胶乳液与15-50重量份的苯乙烯系单体、丙烯腈系单体及视需要而任选的可共聚合单体混合物进行乳化接枝聚合;
(3)0-60重量份的共聚物(E),该共聚物(E)是按如下方式得到的:将50-80重量份的苯乙烯系单体、20-50重量份的丙烯腈系单体,及视需要而任选的0-40重量份的可共聚合单体进行共聚合;以及
(4)相对于总量为100重量份的接枝共聚物(C)、接枝共聚物(D)及共聚物(E),40-2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F)。
本发明的橡胶接枝共聚物(A)是由乳化聚合法制得,较佳的制造方法是将二烯系单体及其他可共聚合单体直接以乳化聚合法聚合成重量平均粒径为0.05-0.8μm的橡胶乳液,亦可将前述单体以乳化聚合法制成重量平均粒径为0.05-0.2μm的小粒径橡胶乳液后,再以冷冻附聚法(Cryogenic agglomeration)或机械附聚法或添加剂附聚法,将前述小粒径橡胶乳液附聚成重量平均粒径为0.15-0.8μm的橡胶乳液,其中,添加剂附聚法所使用的添加剂可为:醋酸酐、氯化氢、硫酸等酸性物质,或为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等盐基性物质,以及(甲基)丙烯酸系-(甲基)丙烯酸酯是共聚物(如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等含羧酸基的高分子凝集剂。
将50-85重量份前述橡胶乳液与15-50重量份苯乙烯系单体、丙烯腈系单体、其他可共聚合单体的混合物,以及适量的乳化剂和起始剂进行接枝聚合应;上述起始剂可使用本领域中常见的起始剂,例如:过氧化苯甲酰(benzoyl peroxide)、二异丙基苯过氧化氢(diisopropyl benzene hydroperoxide)、异丙基苯过氧化氢(cumene hydroperoxide)、叔丁基过氧化氢(tert-butyl hydroperoxide)、过硫酸钾(potassium persulfate)等,其中又以有机过氧化氢类为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204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