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台架支轴和移动控制的层析X射线照相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192037.5 | 申请日: | 1995-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98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2-26 |
发明(设计)人: | 吉尔伯特·W·麦克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模拟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6/02 | 分类号: | A61B6/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邵伟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台架 移动 控制 层析 射线 照相 装置 | ||
相关的申请
与本申请相关的申请为申请人为吉尔伯特·W·麦克纳(GilbertW.Mckenna)、名称为“层析X射线照相扫描装置”的美国专利申请08/193,783号(代理人卷号为ANA-30号),申请人为吉尔伯特·W·麦克纳和罗纳德·E·斯温(Ronald E.Swain)名称为“适用于所有物理现象、具有回转中心的层析X射线照相扫描仪”的美国专利申请08/193,696号(代理人卷号为ANA-31号)和申请人为吉尔伯特·W·麦克纳、名称为“稳定的、悬臂式的病人外伤处理用台面装置”的美国专利申请08/193,782号(代理人卷号为ANA-58号)。所有上述专利申请同时提交,并都已转证给本受让人。
发明领域
一般,本发明涉及各种层析X射线照相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携式装置,该装置用于支承和使一个层析X射线照相台架组件相对于一个静止支承运动,该静止支承是用以支承要扫描的物体的。以使该台架组件可以作与该静止支承平行的、有限制的、精确可控和可测量的横向移动,并且使该台架组件还可相对于要扫描的该物体作有限制的、精确可控的倾斜。
发明背景
本发明是对各种便携式的层析X射线照相装置和螺旋形扫描层析X射线照相装置的一种改进。例如在下面二个美国专利中进行了说明的便携式层析X射线照相装置。该二个美国专利中一个是4,928,283号,在1990年5月22日授权给伯纳德·M·戈登(Bernard M.Gordon),名称为“层析X射线照相装置”,并已转证给本受证人,另一个5,109,397号在1992年4月28日授权给伯纳德M.戈登等人,名称为“具有横向运动补偿的层析X射线照相装置”,也已转证给本受让人。所述螺旋形扫描层析X射线照相装置在诸如由西门子AG公司提出申请,1988年8月11日公开的德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G8703190.6中进行了描述。这里引入全部三个文件供参考。
各种层析X射线照相装置多年来一直用于产生通过各种物体的横截面切片的图象,并且特别适用于作为辅助诊断。各种C.T.(计算机辅助轴向层析X射线照相法)扫描装置通常包括一个台架组件。该台架组件包括一安装于并在一个台架框架内转动的圆盘。在各种第三代机器中,该圆盘支承着多个X射线图象生成部件。这些图象生成部件包括一个X射线源和多个在一个静止框架内转动的X射线检测器。在各种第四代机器中,多个X射线检测器以相等的角度固定在该静止框架的周围,而该X射线源与该圆盘一起,相对于该多个检测器转动。在这二种形式的装置中,该X射线源可提供各种周期性的X射线脉冲,或者,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是,提供连续被(CW)的X射线。正常情况下,该台架的圆盘转动一个360°的一整转,因此固定在该圆盘上的各种图象生成部件转过许多增量位置。在该许多增量位置上,该多个检测器读出一组读数的相应序列(称为“视像”)。在每一个采样周期中,沿着通过该物体的不同路径所吸收的光子数目是在采集每一组读数过程中沿着通过该物体的不同路径中的每一个路径的该物体各个部分吸收特性的函数。该每一个采样周期形成一个视像或一组读数。这样,通过放在多个X射线路径的公共回转平面内的一个物体的某一部分可以得到多个视像(以后该公共回转平面称为“扫描平面”)。多个检测器产生相应的多个模拟信息信号。该多个模拟信息信号代表了在每一个采样周期或投影视像过程中,该多个检测器检测的X射线通量。
一般,利用一种背景投影处理技术,对从360°回转的所有视像,即通过在该扫描平面内360°回转的所有增量角度位置采集的多个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模拟信息信号进行处理,可以产生该暴露在X射线下的物体内部结构的切片的一个图像。在一些CT扫描仪中,当进行扫描时,可以移动病人的支承装置,以便进行螺旋形扫描,增加被扫描的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模拟公司,未经模拟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920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