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旋转收紧装置的质量体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193361.2 | 申请日: | 1995-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68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07 |
发明(设计)人: | T·施米特;K·布滕诺;D·克罗格;J·巴克曼;R·罗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里夫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46 | 分类号: | B60R22/4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幼平,黄力行 |
地址: | 瑞典瓦***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旋转 收紧 装置 质量 驱动 | ||
1.用于安全带的旋转收紧装置,特别是用在机动车辆中,它有一个收带器,当与卷带轴(10)相连的旋转收紧装置启动时收带器的卷带轴(10)就以收紧安全带的方向旋转,一驱动轮作为驱动器与卷带轴(10)相连,在驱动轮(11,12,54)平面内收带器的壳体构成一个通道,此通道至少部分包围驱动轮(11,12,54)的外周边,成为加速的质量体(18)通过的通道,质量体(18)作为驱动机构作用到驱动轮(11,12,54)上,并松散地一个挨一个地布置在通道内,其特征在于,驱动轮(11,12,54)在其外周边上装设有一个传动装置如凹槽(23;55),用来接纳质量体(18),传动装置的节距基本与质量体(18)的间距相对应。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轮(11,12)的传动装置如凹槽(23)是以这样的方式制作,使质量体(18)在啮合时与传动装置如凹槽(23)重叠,互相保持稳定接触。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轮(11,12)的传动装置由凹槽(23)构成,凹槽伸展超出驱动轮的外周边。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轮(11,12)的传动装置取杯形凹槽(23)的形式,凹槽位于驱动轮的外周边上,并对应质量体(18)的形状。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连续构置在驱动轮(11,12)周边上的杯形凹槽(23)是相邻接的。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连续构置在驱动轮(11,12)周边上的杯形凹槽(23)彼此有一小部分的重叠。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质量体(18)取质量球的形式,而杯形凹槽(23)是半个球壳。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杯形凹槽(23)的半径位于由接续的各质量球(18)的理论接触点所确定的推力直径(26)上。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杯形凹槽(23)以漏斗状的方式被加宽。
10.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杯形凹槽(23)从一个到另一个之间有过渡区。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杯形凹槽(23)之间的过渡区位于杯形凹槽(23)中心之间的圆形路径上,该圆形路径的直径与杯形凹槽(23)的直径相当。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轮(11,12)的外直径(27)比质量球(18)的推力直径(26)至多大一个质量球直径。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质量球(18)借助于一个柔性壳体(61)以被集装的方式互相连接起来。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61)包括一塑料管,质量球(18)纳于其中并定位。
15.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61)包括一个合适材料的挤出涂覆层。
1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切向路径上引导质量球(18)通过驱动轮(11,12;54)的外周边,在与驱动轮的传动装置如凹槽(23;55)啮合后,引导质量球直接进入到收集室(71)。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旋转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质量球(18)和驱动轮传动装置如凹槽(23;55)之间的作用区在圆周上跨一个角度,最大为45度。
1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轮(11,12)在它的周边上有一槽(24),该槽切开为杯形凹槽(23),用来容纳相对于质量球(18)的用壳体固定的刀形导板(14,15)。
1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旋转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刀形导板(15,14)分别设在驱动轮(11,12)上的质量球(18)入口区(28)和出口区(29)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里夫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奥托里夫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9336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