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脚踏车的车架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5211874.2 | 申请日: | 1995-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250898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02 |
发明(设计)人: | 沈文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新凯複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3/02 | 分类号: | B62K3/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翁素华 |
地址: | 36102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脚踏车 车架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踏车的车架结构,尤其与一种脚踏车的车架防震结构有关。
习用的脚踏车的车架结构如图1所示,一般车架是由一上管11、一下管12、一座管13、一后上叉14及一后下叉15等金属管材通过接头焊接而成。当该车架装配于脚踏车上骑乘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时,车轮会将颠簸震动所产生的作用力向上传递至车架处,因车架是由金属材料与金属材料之间硬对硬的组合,该震动力道无从消释,故骑车者会感受到较强的震动力量。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加装有避震器的脚踏车,虽具有消震作用,但因该避震器构造复杂,不仅增加了脚踏车重量,也会大幅度增加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脚踏车的车架结构,它能有效地消除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骑乘时所承受的颠簸震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由上管、下管、座管、后上叉、后下叉等组成,其中,上管、下管、座管、后上叉、后下叉可个别或同时设计成两段式,在两段金属管材之间充填以一吸震衬垫,并在该吸震衬垫表面覆盖一具有补强作用的包覆层。当受到凹凸不平的地面对车轮的颠簸震动力时,通过吸震衬垫发挥缓冲、消震功效,达到防震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由以下方案来进一步达到:当两段金属管材为空心管材时,可将两段空心金属管材相接处端部适当长度的管材进行缩管,并在缩管部表面周缘上设置预定数目的定位槽,将各补强元件(如钢条)一一嵌设卡掣在定位槽中,使不致脱离定位,将该缩管部置入模中,用射出成型或充填成型方式充填一适当厚度的吸震衬垫,通过该方式可将两段空心金属管材固结为一体。利用吸震衬垫的缓冲、消震作用,达到防震目的。
可在包覆层内壁设置预定数目的凹凸面或凹凸点以增加包覆层与吸震衬垫间的结合能力。
当两段金属管材为实心管材时,可将一段端部设置有一凸出部,而对应的一段设置有一凹槽部,在将凸出部与凹槽部衔接配合前将一吸震衬垫充填其间。通过该方式,可将两段实心管材固结为一体,利用吸震衬垫的缓冲消震作用达到防震目的。
本实用新型因为只需在车架各个两段式金属管材的两段间充填入吸震材料,即可达到消震目的,所以结构特别简单实用,便于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习用脚踏车车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轴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补强元件安置状态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平面轴向剖视图。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包含上管11、下管12、座管13、后上叉14及后下叉15等,其中,上管11、下管12、座管13、后下叉14及后下叉15可个别或同时设计成两段式,见图2、3,两金属管材的两端相接处即缩管部经缩管后,直径变小,其表面周缘上设置了预定数目的定位槽311,将补强元件32(如钢条)一一嵌设卡掣在该缩管部31周边的定位槽311中,使不致脱离定位,起连结两段金属管材的作用。当各补强元件32安置定位完毕后,将其置入模中,在该缩管部31处用射出成型或充填成型方式充填一适当厚度的吸震衬垫33,该吸震衬垫不仅将各补强元件32包覆其内,也可使两段金属管材间通过充塞入的吸震材料产生适当的间隔。最后在吸震衬垫33表面上再覆盖一具补强作用的包覆层34。如为增进包覆层34与吸震衬垫33彼此间的结合能力,可在包覆层34内壁设置预定数目的凹凸面或凹凸点,使包覆层34与吸震衬垫33可稳固地结合为一体,避免出现相对滑移现象。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车架2上各金属管材临近接合端处的实心金属管材41,即将实心管41设计成两段式,一段管材端部设置有一凸出部42,而对应的一段管材端部设置有一凹槽部43,在将凸出部42与凹槽部43衔接配合前须在其间充填一吸震衬垫44,再用插销45将两者固结,并在其表面包覆一层包覆层46,使之稳固地结合为一体,无脱开之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新凯複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新凯複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18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