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引擎阀门间隙调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220308.1 | 申请日: | 199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232079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7-31 |
发明(设计)人: | 梁武舜;黄俊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20 | 分类号: | F01L1/2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引擎 阀门 间隙 调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摩托车引擎阀门间隙调整装置。
随着环保意识的高涨,如何减少环境污染,提升生活品质,便成为全球人们所关心并追求的目标之一,经过专家长期详细调查发现,现在最大的噪音污染源主要是来自每天不可或缺的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等所发出的喇叭声、引擎转动声,针对此一问题,从事摩托车制造的业者为因应环保意识高涨的时代潮流以及符合政府法令规章的规定,于是积极研究引擎运转时的噪音所在并设法改善。
一般摩托车引擎不外是二行程引擎与四行程引擎,其中,二行程引擎依其进气方式可分为活塞阀、回转阀、簧片阀、活塞-簧片阀等;至于四行程引擎根据阀门作动机构可分为顶置单凸轮轴引擎(OHC,Overhead Camshaft)及推杆式顶置阀门引擎(OHV,Overhead Valve)两种,而本实用新型即为针对习知推杆式顶置阀门(OHV)的四行程引擎的缺失加以改良设计。
首先,请参阅图1,并配合图2,是分别为习知引擎的立体组合图与习知引擎内部的剖视图,如图中所示,引擎1内部是由控制油气进出引擎1内部速率的传动装置2、与传动装置2连动的从动装置3,以及受从动装置3推动可控制油气、废气进出引擎内部的阀杆装置4等构件组成;其中传动装置2包括彼此互相啮合带动的主动齿轮21与从动齿轮22,又,从动齿轮22前端同轴连结一凸轮23;而从动装置3是以两个藉由枢接轴32枢设成八字型张开的从动臂31为主,两从动臂31一端各插设有挺杆33,挺杆33一端设有一中央枢接固设于引擎1的摇臂34,摇臂34另端具有可撞压后述进气阀杆41或排气阀杆42的顶掣块35;另外,阀杆装置4则包含具有环体411、412的进气阀杆41与排气阀杆42,其中,进气阀杆41可控制油气进入引擎1内部,而,排气阀杆42则可控制引擎1内部爆炸后的废气排出,且,上述两阀杆均穿套于套筒43中,再藉由套筒43上的挡垣431坐设于引擎1中,而两阀杆的环体411、412与套筒43的挡垣431间设有一可提供进气阀杆41与排气阀杆42复位的弹簧44;当引擎1发动时,互相啮合的主动齿轮21与从动齿轮22将做反向运转,并连动与从动齿轮22同轴固设的凸轮23,藉由凸轮23的转动而分别顶推任一从动臂31,令从动臂31上推挺杆33,使得与挺杆33连设的摇臂34可以其中央枢接处为支点,配合杠杆原理的运用,使摇臂34前端的顶掣块35向下撞压进气阀杆41或出气阀杆42,而令未被顶掣块35撞压的阀杆,将在其上所穿设的弹簧44的弹力复位作用下,顶推其上方的顶掣块35,使与该顶掣块35连设的摇臂34上仰,而未受凸轮23顶推的从动臂31则将因此而产生微动以保有挺杆33与阀杆间所需的空隙,确保阀杆不受挺杆33作用,如此周而复始的作动,将令引擎进气口11与引擎排气口12呈畅通或封阻状态,也因此可将油气输入引擎1内部进行压缩、爆炸的过程,并将引擎1内部爆炸后的废气排出,同时藉此获得车辆行驶时所需的动力。
是以,习知的引擎结构虽可确实做动并产生车辆行驶过程所需的动力;惟,一般引擎在未发动时,阀杆装置与顶掣块间的空隙通常维持在0.08mm之间,当引擎一经发动,油气在引擎内部进行爆炸的过程中将产生热量,随着进气、压缩、爆炸、排气等循环动作的进行,引擎内部的温度将逐渐升高,由于金属受到高温会有变形及热胀等现象,据此现象,随着引擎高速运转次数的增加,引擎内部各元件之间将随着引擎震动而产生间隙(例如枢接轴与从动臂的枢接处、挺杆与从动臂及摇臂的联结处,以及摇臂的枢接处等),进而造成阀杆装置与顶掣块间之间隙会因前述各构件间之间隙及热胀作用而有渐形扩大的现象,经测试可知其间的空隙将增为0.15mm或甚至到达0.2mm,由于此等空隙的增大,以致,摇臂前端的顶掣块在撞击进气阀杆或排气阀杆时将发出不悦耳的声音,且此声音将越来越大,最后形成污染环境的噪音来源之一,然,目前解决此现象的方式,唯有拆解引擎以螺调顶掣块上方的螺帽一法,如此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亦造成组装上的不便。
本案的创作人是有鉴于前述习知引擎因无任何可有效降低噪音的设计,而导致引擎于运转过程中因内部温度的逐渐升高,使得阀杆装置与顶掣块之间的空隙渐大,也因此造成顶掣块撞击阀杆装置时将发出刺耳的噪音,且亦会因此缩短引擎的寿命,于是本案的创作人经研究终有本实用新型的问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03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