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节油降污器上的催化裂解反应器无效
申请号: | 95221264.1 | 申请日: | 1995-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228980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6-12 |
发明(设计)人: | 潘英成;褚德龙;顾国钧;黄立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联机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常明 |
地址: | 20002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节油 降污器上 催化 裂解 反应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节油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节油降污器上的甲醇催化裂解反应器。
现有的汽车节油降污器上的甲醇催化裂解反应器将催化裂解反应床和蒸发室合为一体设置,造成甲醇和水汽化时在冷却器内残留少量甲醇和水,不利于充分裂解汽化。另外,对蒸发室蒸发工艺温度的控制调节,不能满足蒸发汽化工艺换热能量的需要,造成温控累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汽车节油降污器上的催化裂解反应器,它能使汽化热能量平衡分配,降低制氢原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节油降污器上的催化裂解反应器包括一箱壳、在箱壳内设置的催化裂解反应床、蒸发室、贮汽室、氢气集气室以及连接管道;所述箱壳中间设有一可分成二个室的隔板,各室进风口呈长方形的方积圆喇叭状,箱壳后端装有一呈方积圆喇叭状的尾气排出管;所述催化裂解反应床设置在箱壳的其中一个室内,该室内还装有一设在箱壳底部的贮汽室,一安装在贮汽室上方的托网,一设在箱壳顶部的氢气集气室,以及一氢气输出管接口,在箱壳顶部还装有连接温控仪的热电偶及套管;所述蒸发室设置在箱壳的另一个室内,蒸发室内装有若干根顺气流双向贯通的换热管,蒸发室上端同甲醇水液注入管悬挂固定连接,蒸发室下端同导流下降管支撑固定连接,在甲醇水液注入管的下端垂直安装喷淋管。
本实用新型根据蒸发与催化裂解反应这两个不同特性的工况,分开独立配置。取消蒸发工艺温度调节手段,将副排气管与蒸发室合为一体,作为尾气总量50%,排放换热通道,满足蒸发汽化工艺换热能量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催化裂解反应温度场允许差值范围采用自控调节,以保护过高坏死催化剂的活性与分解选择性,过低不能满足催化裂解工艺技术条件要求,由分配阀将其余50%尾气“开通”进入加温,“关闭”进入蒸发室通道,起到尾气排放与换热增温效果,工况节拍循环由温控仪完成。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是一种汽车节油降污器上的催化裂解反应器的主视图。
图2是上述反应器的俯视图。
图3是上述反应器的左向剖视图。
参看图1、图2和图3,一种汽车节油降污器上的催化裂解反应器包括一箱壳1、在箱壳1内设置的催化裂解反应床、蒸发室、贮汽室、氢气集气室以及连接管道。箱壳1中间设有一隔板21,它将箱壳1分隔成二个室,分别设置催化裂解反应床10和蒸发室4,各室进风口呈长方形的方积圆喇叭状,其扩散角顺气流方向增大,使风量从上到下均匀分布,通过反应床进风管18和蒸发室进风管19进入二个室。箱壳1后端装有一与气流逆向呈方积圆喇叭状的尾气排出管20,可克服气流垂直反自射阻力,降低尾气背压,尾气排出管20再与消声器管口连接。
箱壳1内二个室的进风口处装有输入尾气的分配阀15及输入管22。分配阀15包括进风口、阀体与弦片门16、阀芯、单电控电磁气阀及连杆驱动接柄17、以及配风管。分配阀15将50%尾气量输入蒸发室4,将另外50%尾气间断输入催化裂解反应床10。
催化裂解反应床10设置在箱壳1的其中一个室内,该室内还装有一设在箱壳1底部的贮汽室2,一安装在贮汽室2上方的不让催化剂和磁环掉落的不锈钢托网3,一设在箱壳1顶部的氢气集气室11,以及一氢气输出管接口14。催化裂解反应床10设有57根交叉与并列排列的反应管。选用的催化剂为Φ3~5mm球状,球面压力9~15kgf/cm2,甲醇·水裂解量7~8kg/h,富氢转换率>98%。在箱壳1顶部还装有连接温控仪的热电偶及套管12。
蒸发室4为长方形,设置在箱壳1的另一个室内。蒸发室4内装有18根以上顺气流双向贯通的换热管5,每根换热管5外壁上焊接有长方形蓄能片。蒸发室4上端同甲醇水液注入管8悬挂固定连接,蒸发室4下端同导流下降管9支撑固定连接。蒸发室4内的换热管5底层焊接有防滴液片,以阻止液态甲醇水通过导流下降管9进入贮汽室2。在甲醇水液注入管8的下端垂直安装喷淋管7,在喷淋管7上设有30个以上小孔,液体通过小孔向两侧及下方喷淋汽化。
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节能效果显著,载重5吨汽车与原车相比,减少汽油消耗10.26L/100km,节油率29.31%,增加代燃醇·水共5.02L/100km(醇·水——氢与汽油之比为1∶1),掺烧替代汽油率16.87%,甲醇掺水量为40%,水为1.21kg/100km,占新型汽车油耗率的5.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联机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上海华联机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12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