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针织横机的缝合方法和用该方法缝合的针织物无效
申请号: | 96104511.6 | 申请日: | 1996-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34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21 |
发明(设计)人: | 奥野昌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D04B7/30 | 分类号: | D04B7/3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 |
地址: | 日本和***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针织 缝合 方法 针织物 | ||
1.一种使用针织横机的缝合方法,所述针织横机具有至少第1针床和第2针床,在每个针床上分别具有多根针,上述针床(needle beds)可以相对地滑动,而且在针床间线圈可以转移;第1针织物属于第1针床、第2针织物属于第2针床,这些针织物对置地针织后,重叠第1针织物和第2针织物的线圈(stitches),其特征在于:
第1针织物的至少1个线圈钩挂在第2针床上,第2针织物的至少1个线圈钩挂在第1针床上,同时,至少1个缝合孔用的线圈钩挂在第1或第2针床上;
接着,通过针床间线圈的转移,将钩挂在第2针床上的第1针织物线圈、和钩挂在第1针床上的第2针织物线圈、和上述缝合用的线圈一个个地在针床上重叠起来,作成三层线圈;
接着,在上述三层线圈上再形成一个新的缝合线圈,在新的结线线圈形成后将上述三层线圈从针床上脱离后,将上述三层线圈的线圈相对地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针织横机的缝合方法,其特征在于,第1针织物一端的线圈钩挂在第2针床上、而且第2针织物同侧端部的线圈钩挂在第1针床上;
接着,通过针床间线圈的转移,重叠上述2个线圈,然后在重叠线圈上形成最初缝合用的线圈;
接着,上述最初缝合用的线圈、和第1针织物上与上述一端线圈邻接的线圈、和第2针织物上与上述同侧端线圈邻接的线圈重叠,作成三层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针织横机的缝合方法,其特征是,重复以下的操作:上述新缝合用线圈、和第1针织物上与上述三层线圈邻接的线圈、和第2针织物上与上述三层线圈邻接的线圈重叠,作成新的三层线圈;
在新的三层线圈上形成新的缝合用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针织横机的缝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以下的操作:将第1针织物的1个线圈向着第2针床转移,钩挂在第2针床上;
这个线圈和钩挂在第1针床上的第2针织物的一个线圈和缝合用的线圈重叠、作成三层线圈,同时在上述三层线圈上形成新的缝合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针织横机的缝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1针床上形成第2针织物的线圈,钩挂在第1针床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针织横机的缝合方法,其特征在于,三层线圈的顺序是,在第1针织物和第2针织物缝合完成后,处于最外的是外层、处于中间的是中层、处于最内的是内层;缝合用的线圈位于三层线圈的中层或内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针织横机的缝合方法,其特征在于,第1针织物上的至少一个线圈、和第2针织物上的至少一个线圈中的至少一侧的线圈,在形成三层线圈之前,形成扭转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针织横机的缝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以下的操作:将上述第1针织物的1个线圈向着第2针床转移,上述第2针织物的1个线圈向着第1针床转移;
接着,将这些线圈和上述缝合用的线圈重叠,作成三层线圈,同时形成新的缝合用的线圈。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针织横机的缝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以下的操作:
将含有第2针织物一端线圈的多个线圈转移到第1针床上后,将第1针织物同侧端的线圈转移到第2针床,接着第1针织物的上述端部线圈,和第2针织物的上述端部线圈重叠,作成二层线圈;
接着,在该二层线圈上形成线圈,作成上述缝合用线圈,而且用第2针织物的被转移线圈,在相邻二层线圈的线圈上形成新的线圈后;
上述缝合用线圈和上述新的线圈重叠作成新的二层线圈,将相对于上述新的线圈的第1针织物的线圈,重新转移到第2针床上,该重新转移的线圈和上述新的二层线圈重叠,作成新的三层线圈,在上述新的三层线圈上形成新的缝合用的线圈;同时用第2针织物的被转移的线圈,在相邻的上述三层线圈的线圈上形成新的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451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