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针织横机的缝合方法和用该方法缝合的针织物无效
申请号: | 96104511.6 | 申请日: | 1996-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34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21 |
发明(设计)人: | 奥野昌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D04B7/30 | 分类号: | D04B7/3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 |
地址: | 日本和***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针织 缝合 方法 针织物 | ||
本发明涉及将一对针织物的最终线圈横列相接合,同时进行锁边(serging)的缝合方法和用该方法缝合的针织物。
作为针织物的最终线圈(stitches)横列(a fimal course)的锁边方法,以往的方法(conventional method)中有在特开昭(Japanese Provisional Patent)59-21758号、(USP 4548,057,DE3203028C)所公开的方法。在这些公报中公开了将针织物的最终线圈(a stitch)横列的重叠在邻近针(an adjacentneedle)上的线圈上,在保持二个线圈重叠的针(a needle)上供给针织纱,重新形成下一线圈横列线圈(a stiteh in a nextknitting course)。在与钩挂在邻近重新形成的线圈的针上的线圈重叠后,向钩挂着的这些线圈的针上供给针织纱形成下一个线圈横列。将这些工序顺次地进行到最终线圈横列后,再进行锁边。一般将该方法称为缝合(binding off)。
利用上述的缝合,将由前后针床重叠针织的一对针织物的最终线圈横列作成重叠状态,再进行缝合。用该方法连接不同针织物,同时还可以进行最终线圈横列的锁边。用此方法,可以在前床上形成前身部(front body)在后床上形成后身部(back body)。而后,将在前身部上部形成的前肩部和在后身部上部形成的后肩部的最终横列(final courses)的各线圈重叠进行锁边。这样一来,前身部和后身部在肩部相连接。可是这种方法,如图16所示,前肩部101的最终线圈横列102和后肩部103的最终线圈横列104是以线圈内侧相接地进行重叠后,在其上面形成缝合圈用的线圈105。为了使得前肩部101的最终线圈横列102,和后肩部103的最终线圈横列104在这种状态下相重叠,则会形成如图16所示的那样,线圈的顶部在针织物的接合处突出在针织物的表面上。图16是前肩部和后肩部相接合处的剖面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特开平4-209855号公报(USP5456096、EP468687B)中提出了改进方法。在该方法中,使用前后的针床针织前身部和后身部。然后,使在此之前用于针织前身部的导纱器和在此之前用于针织后身部的导纱器转移使从针织物通至导纱器上的线纱交叉编织。在此状态下,对于前身部和后身部的最终横列(final courses)上的线圈,反复地缝合,通过上述交织的纱线来连接前身部和后身部。用此方法缝合的针织物,由于不需要各前身部和后身部的线圈重叠,与前身部及后身部重叠的方法比较,不会出现缝合部分变硬、缝合部分突起,损害美观的问题。可是这种方法中,为了进行缝合,需要使用多个导纱器进行前身部和后身部的针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缝合部位产生突起、并且平坦地拼接二块针织物的缝合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使与线圈纵行(wale)方向不同的缝合线圈不呈现在针织物的表面上。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缝合处的线圈不发生扭转。
本发明中,使用分别至少具有多个针的第1针床和第2针床,上述针床(needle beds)可以相对滑动,而且在针床间线圈(复个)可以移圈的针织横机。第1针织物属于第1针床、第2针织物属于第2针床,将这些针织物相对向针织后,重叠第1针织物和第2针织物的线圈(stitches)后进行缝合。这样的针织横机是公知的,另外,缝合概念本身也是公知的技术。针织物(复数)的针织可以是平针织(plain knitting),也可以是罗纹针织(rib knitting)等。平针织时,如上所述,第1针织物用第1针床针织,属于第1针床,第2针织物用第2针床针织,属于该针床。罗纹针织时,也可以确定各针织物属于哪一个针床。例如使用2个针床的针织横机时,对于罗纹织,线圈在针床间转移频繁,出现了1个针织物钩挂在第1针床上,同样地另1个针织物钩挂在第2针床上的状态。按该状态判断,可以确定何种的针织物属于何种的针床。因此,针织时,未必第1针织物用第1针床针织,第2针织物用第2针床针织。可是在缝合前,第1针织物的线圈要齐列在第1针床上,第2针织物的线圈要齐列在第2针床上。
本发明的特征是第1针织物的至少1个线圈钩挂在第2针床上,第2针织物的至少1个线圈钩挂在第1针床上,同时至少1个缝合用的线圈钩挂在第1或第2针床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45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