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鼠笼形转子的制造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6106806.X 申请日: 1996-06-10
公开(公告)号: CN1084951C 公开(公告)日: 2002-05-15
发明(设计)人: 志贺刚 申请(专利权)人: 东芝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H02K15/02 分类号: H02K15/02;H02K17/16
代理公司: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黄依文
地址: 日本国***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鼠笼形 转子 制造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在具有多个切槽的转子铁心上设置由导体杆和端环组成的鼠笼形导体的鼠笼形转子的制造方法。

在制造感应电动机中所用的鼠笼形转子时,是把硅钢片层叠构成转子铁心后,通过对该转子铁心进行铝压铸成形而在转子铁心上设置鼠笼形导体。具体地说,是把转子铁心置于金属模内,然后注入熔融氧化铝,一体形成配置在转子铁子心外周部的多个切槽内的导体杆及配置在转子铁心两端面部的端环。

然而,在采用上述制造方法时,由于是通过压铸成形形成鼠笼形导体(导体杆及端环)的,故铝的熔化炉及压铸用的金属模温度很高,从而使作业现场形成高温。同时,还必须花费时间等待熔化炉升温,导致工作效率低。而且需要实行切断浇注口的工序、以及冷却转子铁心的工序,造成工序数多。另外,由于难以稳定熔融氧化铝的流动性,有时导体杆或2个瑞环会产生气孔,引起质量恶化。从而导致二次电阻或旋转平衡发生变动,使特性恶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改善作业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序,从而提高制造作业性,同时可防止二次电阻或旋转平衡变动等特性恶化事件发生的鼠笼形转子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鼠笼形转子的制造方法,是在具有多个切槽的转子铁心上设置鼠笼形导体、且该鼠笼形导体具有配置在所述各切槽内的导体杆和把这些导体杆的两端部分别在所述转子铁心的两端面连接成环状的2个端环,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所述转子铁心的两端面使用锻造模用冷锻方法对锻造材料加压并使其产生塑性变形,而形成所述鼠笼形导体的工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通过在转子铁心上对锻造材料进行锻造,可一体形成鼠笼形导体,而不需要经过铝压铸成形。从而可以消除由铝压铸成形而导致的各种问题。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锻造模具有承模和压模,承模具有容纳转子铁心的一端面并与一方的端环对应的第1环状凹部,压模则随着相对于转子铁心的另一端面的移动而形成与另一方的瑞环对应的第2环状凹部,而且,在把转子铁心的一端置于承模内的同时把锻造材料置于转子铁心的另一端,并使压模相对转子铁心的另一端面而移动,则压模用冷锻方法对锻造材料加压,使其发生塑性变形。这样,通过压模的加压而把锻造材料从转子铁心的切槽压入第1环状凹部。并且由于构成了由承模的环状凹部、转子铁心的各切槽及压模的环状凹部连贯而成的型腔,锻造材料在上述型腔内发生塑性变形,并充填型腔内。结果,形成具有一体化的多根导体杆和2个端环的鼠笼形导体。在这种场合,也不需经过铝的压铸成形。

又,锻造模也可以是具有第1压模和第2压模,第1压模随着相对于转子铁心一端面的移动而形成与一方的端环对应的第1环状凹部,第2压模则随着相对于所述转子铁心的另一端面的移动而形成与另一方的端环对应的第2环状凹部,而且,当在转子铁心的一端面和另一端面分别放置锻造材料,并使第1压模及第2压模相对转子铁心的一端面及另一端面而移动,锻造材料即用冷锻方法被加压并发生塑性变形。由此而把两方的锻造材料压入转子铁心的切槽内,其中一方的锻造材料充填第1环状凹部内及切槽内的一侧,另一方的锻造材料充填第2环状凹部内及切槽内的另外一侧。结果,不需经过铝的压铸成形,即可形成具有一体化的多根导体杆和2个端环的鼠笼形导体。时,因减少了导体杆的电阻变动,可提高转子的特性。又,最好在锻造材料上形成与转子铁心的切槽嵌合的嵌合凸部。采用这样的构造时,因可以通过把锻造材料的嵌合凸部与转子铁心的切槽嵌合,使锻造材料相对转子铁心而定位,故可防止锻造材料受挤压时发生移位,并可缩短锻造距离。另外,最好是在锻造材料上与各切槽对应形成用压模挤压的挤压凸部。这样,在对锻造材料进行锻造时,由于挤压力集中作用于锻造材料的凸部,可用较小的挤压力进行锻造。

又,最好在用压模挤压锻造材料并压入切槽后,至少进行一次挤压新的锻造材料并将其压入切槽的动作,由此使锻造材料充填切槽。采用这样的构造时,即使对于轴向尺寸大的切槽,也可用较小的挤压力使锻造材料可靠地充填。另外,也可以通过具有凸部的压模挤压锻造材料,在锻造材料上形成凹部后,锻造新的锻造材料并用新的锻造材料填没上述凹部。这样一来,新的锻造材料容易与先前压入的锻造材料溶为一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株式会社,未经东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68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