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传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111824.5 | 申请日: | 1996-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74303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2-25 |
发明(设计)人: | 永井茂和;川本敕 | 申请(专利权)人: | SM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25/20 | 分类号: | F16H25/2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冯赓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具有能响应于旋转动力单元的运行而移动的滑动平台的电传动装置。
迄今电传动装置一直被用作传送工件的装置。这种电传动装置的一种常规设计基本上是按这样的结构构成:一个细长的机架,置于该机架中的电动机,用来将电动机产生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线性运动并将线性运动传送给另一部件的滚珠螺杆,固定安装在机架上表面的一对平行导轨,以及可被滚珠螺杆沿着机架纵向移动并被导轨导引的滑动平台。
滚珠螺杆在其一端被一轴承旋转支撑。电动机具有经联轴器与滚珠螺杆的另一端同轴相连的电动机轴。一编码器被置于靠近电动机处用来检测电动机的角位移,旋转速度等。
常规电传动装置的机架由铝制成因而其刚度相对较差。因此,滑动平台的线性度和平行度的准确度实际上取决于由刚度大的不锈钢制成的导轨。常规电传动装置的高度或垂直尺寸等于机架的高度与和固定安装在机架上表面上的导轨的高度之和。不可能在保持其所要求高度刚性的同时限制电传动装置的高度。
由于机架和导轨是分离部件,常规电传动装置因而由相对较大数目的部件组成,并由相对较多的步骤组装而成,因而制造起来较贵。
常规电传动装置的另一问题是当进行组装时,滚珠螺杆必须以复杂的工序精确地对准位置,因为滚珠螺杆和电动机轴必须布置成互相同轴并由联轴器相连,并且滚珠螺杆需要沿着机架的轴布置。
本发明的总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限定的高度或垂直尺寸同时又保持所要求的高度刚性,并且能够便宜地制造的电传动装置。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不要求滚珠螺杆对准位置且允许滚珠螺杆容易地组装就位的电传动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目标和其他目的,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以示例方式解释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的介绍而变得明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传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从图1的直线II--II所取的横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传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传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从图3的直线V--V所取的横截面图;
图6是图3所示的电传动装置的电动机壳体的正视图;
图7是图3所示的电传动装置的驱动单元的纵截面图;
图8是图3所示的电传动装置的驱动单元的局部截面图;
图9是从图8的直线IX--IX所取的截面图;以及
图10是图3所示的电传动装置的编码器的局部截面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传动装置10包括细长基座12,纵向支撑在基座12的上表面上确定的细长槽14内的滚珠螺杆16,用来使滚珠螺杆16沿着自己的轴旋转地安装在基座一纵向端的动力单元18,安装在基座12另一纵向端的编码器装置20,以及盖住基座12的槽14的盖22。
盖22包括盖住基座12的上表面的顶盖24和分别连在顶盖24两纵向端并分别盖住基座12的相对的两纵向端的一对侧盖26,27。侧盖26上确定有窗口28用来使与动力单元18和编码装置20电气相连的引线(未示出)从中通过。电传动装置10还具有可响应于滚珠螺杆16的旋转而沿着基座12纵向移动的滑动机构30,该滑动机构的移动同时还受在滚珠螺杆16每侧按互相相对的关系各有一对的两对轴承部件(后面将进行介绍)的导引。
基座12是采用冲压工艺(drawing process)用钢(SPC)或其它类似材料制成的单一结构,因而具有高度刚性。基座12具有C通道状截面,并包括一对在基座12的横向方向互相隔开的纵向导引楞边32a,32b,以及在纵向导引楞边32a,32b之间延伸的平板34。导引楞边32a,32b具有相对的内壁表面,其上分别具有基本为V形截面并沿着其纵向确定的凹槽36a,36b。轴承部件(后面将进行介绍)在凹槽36a,36b内滚动。
动力单元18包括电动机壳体40,它具有沿着基座12横向互相分离地伸出并分别固定在导引楞边32a,32b的上表面的一对臂38a,38b,且电动机单元44被安置在轴向确定在电动机壳体40内的贯通孔42内。电动机壳体40理想地由铝挤压模制而成。电动机单元44具有基本为圆柱形的内置有构成电动机的转子和定子(未示出)的壳体。电动机具有其上固定安装有转子且不需联轴器而整体同轴与滚珠螺杆16的一端相连的电动机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MC株式会社,未经SM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18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造琥珀及其制作工艺
- 下一篇:复合聚硅酸铝净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