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收缩性光固化涂层材料及其制法和用途无效
申请号: | 96114019.4 | 申请日: | 199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038C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尔鉴;李妙贞;聂俊;何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D4/00 | 分类号: | C09D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柏 |
地址: | 10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缩 光固化 涂层 材料 及其 制法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光固化材料,特别是属于低收缩性光固化涂层材料技术领域。
烯类加聚反应产生的体积收缩,常常给高分子材料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导致性能劣化,使用寿命缩短。正如文献1、″丙烯酸酯类分子结构与光聚合体积收缩性″秦长喜 黄毓礼“非银盐信息纪录材料应用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1994年10月。P.88-89 南阳;2、″复制VCD光盘的光聚合方法设计和交联形成的研究″(Replication of Video Disco UsingPhotopolymerrization Process Design and Study of NetworkFormation)J.G.Kloosterboer,G.J.M.Lippits J.Imaging Science30(5)177 1986;3、“表面涂层的光聚合”(Photopolymerizationof Surfurce Coatings)p.169 C.G.RoffeyJohn Wiley & SoneNew York 1982所指出的高分子光固化材料由于固化时的体积收缩,常常引起变形、脱落以及内部产生缺陷和裂纹,使产品粘合力和力学性能降低,并容易受到外界侵蚀、影响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缺点,提供一种低收缩性的光固化材料,以解决高分子光固化材料在固化时由于体积收缩,而引起变形、脱落以及内部产生缺陷和裂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螺环结构引入光聚合性不饱和化合物中,作为膨胀组分。这类化合物含有二个氧杂环,它们相互连结在螺碳原子上,环节数为五至七。这类化合物在光直接照射下或在光催化剂作用下,发生C-O键断裂,导致开环聚合。在螺环结构的破坏和交联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分子链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松弛和重排,这种特性使得交联聚合物具有较大的自由体积和较低的密度,因而赋予这类光聚合性化合物具有体积膨胀性能。它们和各种常规予聚体组合而成的改性光固化树脂,可以抵消后者聚合时引起的体积收缩,从而获得性能良好的低收缩性光固化材料。
本发明的低收缩性光固化涂层材料包括以下部分:(1)光聚合性不饱和螺环化合物(2)丙烯酸酯类予聚体(3)多官能团丙烯酸酯交联剂及反应性稀释剂(4)光引发剂(5)其它助剂
还可以包括:(6)填料、颜料
其中各组分的含量分别为(单位:重量百分数):(1) 20~50%(2) 20~30%(3) 10~30%(4) 2~6%(5) 0.1~1.5%(6) 0~15%
(1)光聚合性不饱和螺环化合物,包括不饱和三氧螺环化合物(SP1),不饱和四氧螺环化合物(SP2)和不饱和间-四氧螺环化合物(SP3)。不饱和基为乙烯基、丙烯基、丙烯酰基等;螺环为五至七环。在光照或在光催化剂作用下,螺环化合物可发生不饱和键的加聚反应和螺环的开环聚合反应。
例如不饱和三氧螺环化合物SP1-V在光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离子开环反应,生成阳离子基,并进一步发生阳离子聚合。
又如不饱和间-四氧螺环化合物SP3-VI,在光直接作用下,发生裂解开环反应,生成自由基再进一步发生自由基聚合。
在光固化涂层材料中,螺环化合物与其他通用型予聚体合用,其用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光聚合性不饱和螺环化合物是:【1】不饱和三氧螺环化合物(SP1)【2】不饱和四氧螺环化合物(SP2)【3】不饱和间-四氧螺环化合物(SP3)各式中:n:1-4Z:烷基、烷氧基、环烷基、芳基、芳烷基,A:丙烯基、乙烯基、丙烯酰基。
(2)丙烯酸酯类予聚体。可采用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等通用型予聚体。
(3)多官能团丙烯酸酯交联剂及反应性稀释剂:
常规交联剂有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等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常用的稀释剂为单官能团丙烯酸酯类。其中多官能团交联剂占70~90%,反应性稀释剂占30~10%。
(4)光引发剂。包括自由基型引发剂和阳离子与自由基混杂型光引发剂。
结构如下:【1】自由基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40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