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爆裂食品颗粒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6117688.1 | 申请日: | 1996-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96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孟黔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孟黔 |
主分类号: | A23L1/18 | 分类号: | A23L1/18;A23L1/20;A23P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00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爆裂 食品 颗粒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需膨化设备,用锅烘炒即能膨化的爆裂食品颗粒及其生产方法。
有一种自然生长的爆裂玉米(有的称爆粒玉米),自身具有很好的膨化性能,不需膨化设备,用钢烘炒即膨化。因此,很受消费者欢迎。因其是季节性作物,种植又较其它玉米难度大,产量偏低等原因,市场上经常长期脱销。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像爆裂玉米那样自身具有很好膨化性能的爆裂食品颗粒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爆裂食品原料是普通粮食颗粒,豆类颗粒等能够在碱性条件下保持稳定的食物颗粒及碱性膨松剂——碳酸氢钠/碳酸氢铵。
因食物颗粒种类很多,同一种类也有其不同品种及颗粒的大小、新陈等。因而其膨松剂用量应视具体食物颗粒而定。其参考用量(水溶液):碳酸氢钠 0.2%-0.6%碳酸氢铵 0.1%-0.3%碳酸氢钠的用量一般是碳酸氢铵的2倍。
将食物颗粒(正常含水量应在20%以下,过高、加大干燥成本)下入膨松剂水溶液(室温)中淹没浸泡,待膨松剂水溶液浸入量达到60%,即未经浸泡的100斤食物颗粒经浸泡成为250斤,即捞出沥干,在30℃下干燥至含水量14%即包装。包装采用防潮包装、运输、贮存避免高温。
膨松剂用量应视具体需要,可高于或低于参考用量,可只使用其中一种膨松剂(如只用碳酸氢钠,其干燥温度可在60℃下)。如有更合适的膨松剂当然可以采用。
本发明爆裂食品颗粒食用方法与自然生长的爆裂玉米食用方法一样,即小火、下油(下油的目的是调料与其混合、易于粘附颗粒上。有些油需要烧熟,熟后连锅端离火至凉)下糖或盐或其它调料、混合、趁锅不很热下本发明爆裂食品颗粒,烘炒至膨化,口偿无生味即可。
也可在膨松剂水溶液中添加甜味剂或咸味剂或其它味道的添加剂,以制成有味爆裂食品颗粒,但这些添加剂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能够保持稳定,在食品添加剂类中能够找到,可根据营养型、非营养型、天然型、合成型、价格等选用。有味爆裂食品颗粒不须任何调料,只需烘炒即可。前面提到趁锅不很热下入本发明爆裂食品颗粒,小火烘炒。反之,则迅速爆裂,大量的颗粒蹦出锅外,使人措手不及,手忙脚乱(碳酸氢铵含量越高,这一现象越明显)。如利用这一烹制错误,有味爆裂食品颗粒也可作为喜剧食品,喜剧礼物。有味爆裂食品颗粒因无须任何调料,当然也包括油,所以在出现喜剧效果时不会烫伤人。
本发明爆裂食品颗粒生产方法还可用于烘烤,炸制、炒制、蒸制等食品,即食物颗粒及其它(如土豆干、蕃薯干等)用现有方法无法添加膨松剂的食物经膨松剂水溶液浸泡后,不须干燥,即烘烤、炸制、炒制、蒸制等,可制作多种食品。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膨松剂用量,膨松剂水溶液浸入量。炸制、炒制须有防油烫装置。
本发明爆烈食品颗粒销路好,这一点可从自然生长的爆裂玉米销售上可以看到,而且本产品种类多、品种多、供消费者选择余地大。不受季节性限制,可常年生产,满足消费者需要。
本发明爆裂食品颗粒生产方法工艺简单、工序少、生产周期短、所需设备少;原材料充足、价格相对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应视其具体情况掌握好碳酸氢铵的用量,必要时可以取消,以免在烘炒本产品时有铵味逸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孟黔,未经张孟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76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