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氧体预烧料回转窑无效
申请号: | 96119442.1 | 申请日: | 1996-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77728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4-01 |
发明(设计)人: | 夏重力;魏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重力;魏明波 |
主分类号: | F27B7/00 | 分类号: | F27B7/00 |
代理公司: | 本溪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仲达 |
地址: | 117021 辽宁省本***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氧体 烧料 回转 | ||
1、一种铁氧体预烧料回转窑,包括两个筒体,耐火窑衬,托轮,传动装置,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a、一个筒体(4)与另一个筒体(4′)两者的轴线是在同一条倾斜的直线上,其倾斜角为3-7°,筒体(4)在上位,筒体(4′)在下位,并下位的筒体(4′)衔接上位的筒体(4);
b、支撑筒体(4)的托轮由主动托轮(11)与被动托轮(16)组成,并主动托轮(11)与传动装置(12)连接;
c、筒体(4)绕其轴线住复摆动回转,其摆转的极限范围与频率可调;
d、筒体(4)的耐火窑衬(7)在料线以上的内表面上涂有黑体辐射层(14);
e、筒体(4)的窑膛中,有电加热装置,在筒体横断面上半圆的轴线之上,并沿轴线方向的水平位置,分布若干支硅碳棒(15),在窑膛的各温度段,随着窑膛内原料体受热温体的升高,其各温度段的硅碳棒的间距随着增大;
f、筒体(4)轴线上方,升温曲线有拐点位置的耐火窑衬(7)的内表层,安有测温热电偶(5);
g、筒体(4′)有与筒体(4)相对应的组成部分,相同的结构形式及相同的连接方式;即筒体(4′)有主动托轮(11′),被动托轮(16′),传动装置(12′),耐火窑衬(7′),黑体辐射层(14′),硅碳棒(15′),测温热电偶(5′);
h、筒体(4)的下端有供氧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氧体预烧料回转窑,其特征在于:筒体(4)与筒体(4′)摆转的频率不相同,即前者为4-8次/分,后者为1/2-3次/分,而两者摆转极限范围为60-120°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氧体预烧料回转窑,其特征在于:筒体(4)摆转的频率为6次/分,筒体(4′)摆转的频率为2次/分;两者摆转的极限范围为90°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氧体预烧料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按窑膛不同段升温曲线需要设硅碳棒,在筒体(4)的窑膛中硅碳棒(15)的间距,从自然温度至800℃的预热段,为100-400mm,从800-900℃升温段,为300-500mm,在900℃氧化反应恒温段,为800-1000mm;在筒体(4′)的窑膛中,硅碳棒(15′)的间距,从900-1300℃分解反应升温段,为300-500mm,在1300℃结晶反应恒温段,为650-850mm,从1300-900℃窑内降温段,不安装硅碳棒(1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铁氧体预烧料回转窑,其特征在于:在筒(4)的窑膛中,硅碳棒(15)的间距,从自然温度至800℃的预热段,为300mm,从800-900℃分解反应升温段,为400mm,在900℃氧化反应恒温段为900mm;在筒体(4′)的窑膛中,硅碳棒(15′)的间距,从900-1300℃分解反应升温段,为400mm,在1300℃结晶反应恒温段,为750mm,从1300-900℃窑内降温段,不安装硅碳棒(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氧体预烧料回转窑,其特征在于:筒体(4)的供氧装置在其下端的轴线上方的筒体上,并为分子筛供氧或容器罐供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重力;魏明波,未经夏重力;魏明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944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电容器的半导体存储器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黄金快速提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