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产生尤其是汽车座椅旋转运动的双向作用手动传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191771.7 | 申请日: | 199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13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19 |
发明(设计)人: | 安德列亚斯·明肯伯格;彼得·舒曼;马库斯·费舍尔;米歇尔·福克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布罗斯尔汽车零件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16 | 分类号: | B60N2/16;B60N2/4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修哲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生 尤其是 汽车座椅 旋转 运动 双向 作用 手动 传动 装置 | ||
1.双向作用的手动传动装置,用以产生一个旋转运动,此旋转运动根据选择从一根可在有限角度范围回转的操纵杆(6)的零位出发沿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进行,其中,传动轴(10)通过操纵杆(6)的旋转只是在操纵杆(6)从其零位离开的运动期间才进行,而在操纵杆(6)朝零位方向回转时不带动传动轴(10),在这种情况下,此传动装置有以下结构:
-操纵杆(6)支承在传动轴(10)上,以及操纵杆(6)上装有可回转的止动件(3a、3b),止动件制有齿(30)的自由端可与设在传动轮(5)圆周上的齿(50)啮合;
-为可回转的止动件(3a、3b)配设导引滑槽(K、Ka、Kb),根据操纵杆(6)的回转方向,导引滑槽总是将未加载的那个止动件从传动轮(5)的齿(50)上抬起;以及
-制动装置与传动轴(10)连接成,尽管从动侧的扭矩传递被阻止,但是传动侧的扭矩传递抵消了此制动作用,
其特征为:导引滑槽(K、Ka、Kb)两侧和导引滑槽以外连接具有弹簧构件(4a、4b)的弹簧区(Fa、Fb),弹簧构件在止动件(3a、3b)上施加一个与齿(30、50)的啮合方向为相反方向的力,其中,在沿传动方向加载的止动件(3a或3b)上作用的弹簧力没有起使啮合齿(30、50)分开的作用,而朝零位方向复位的未加载止动件(3a或3b)在弹簧力作用下从传动轮(5)的齿(50)上抬出。
2.双向作用的手动传动装置,用以产生一个旋转运动,此旋转运动根据选择从一根可在有限角度范围回转的操纵杆(6)的零位出发沿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进行,其中,传动轴(10)通过操纵杆(6)的旋转只是在操纵杆(6)从其零位离开的运动期间才进行,而在操纵杆(6)朝零位方向回转时不带动传动轴(10),在这种情况下,此传动装置有以下结构:
-操纵杆(6)支承在传动轴(10)上,以及操纵杆(6)上装有可回转的止动件(3a、3b),止动件制有齿(30’)的自由端可与设在传动轮(5’)圆周上的齿(50’)啮合;
-为可回转的止动件(3a、3b)配设导引滑槽(K、Ka、Kb),根据操纵杆(6)的回转方向,导引滑槽总是将未加载的那个止动件从传动轮(5’)的齿(50’)上抬起;以及
-制动装置与传动轴(10)连接成,尽管从动侧的扭矩传递被阻止,但是传动侧的扭矩传递抵消了此制动作用,
其特征为:设在传动轮(5’)圆周上的齿是内齿(50’);以及,止动件(3a、3b)在由内齿构成的圆周的内部支承在操纵杆(6)轴(31’)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为:导引滑槽(K、Ka、Kb)两侧和导引滑槽以外连接具有弹簧构件(4a、4b)的弹簧区(Fa、Fb),弹簧构件在止动件(3a、3b)上施加一个与齿(30’、50’)的啮合方向为相反方向的力,其中,在沿传动方向加载的止动件(3a或3b)上作用的弹簧力没有起使啮合齿(30’、50’)分开的作用,而朝零位方向复位的未加载止动件(3a或3b)在弹簧力作用下从传动轮(5’)的齿(50’)上抬出。
4.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为:止动件(3a、3b)各有一个凸轮(300a、300b)或类似物,在操纵杆(6)的零位时它位于导引滑槽(K、Ka、Kb)与弹簧区(Fa、Fb)之间的边界处,以及,既与滑槽(100;100a、100b)也与在弹簧区(Fa、Fb)中的弹簧接触。
5.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为:弹簧区(Fa、Fb)由整体式的成形弹簧(4、4’)构成。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为:成形弹簧(4,4’)在中部固定在外壳上。
7.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为:两个弹簧区(Fa、Fb)由单独的弹簧构件(4”)构成。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为:齿(50)制在传动轮(5)的外圆周上,以及,止动件(3a、3b)支承在操纵杆(6)的一个外部轴(3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布罗斯尔汽车零件两合公司,未经布罗斯尔汽车零件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9177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