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N-芳甲基氮丙啶和从它们开始制得的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衍生物以及作为中间体的N-芳甲基乙醇胺磺酸酯的制备无效
申请号: | 96193290.2 | 申请日: | 199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81751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5-13 |
发明(设计)人: | 路易斯·梅瑟利;甘达拉·阿马拉辛格;杰雷·D·费尔曼;马莎·加里蒂;约翰·瓦拉达拉简;贾尼斯·瓦西勒夫斯基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耐克麦德瑟鲁塔公司;衣阿华研究基金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03/08 | 分类号: | C07D203/08;C07D257/02;C07D259/00;A61K49/00;C07C305/04;//C07D203/02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益芬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 氮丙啶 它们 开始 10 四氮杂环 十二 衍生物 以及 作为 中间体 乙醇胺 磺酸酯 制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N-芳甲基氮丙啶,尤其是N-苄基氮丙啶和N-二苯甲基氮丙啶的新方法以及这些氮丙啶的应用。
在核磁共振造影的领域内,现已有人提出使用多种环烯衍生物的镧系大环螯合剂。GdHP-DO3A(ProHance来自Squibb)和GdDOTA(Dotarem来自Guerbet)这两种试剂已商品化了。这些大环螯合剂与产生“对比”的顺磁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非常稳定的螯合复合物,因此这些大环螯合剂是顺磁金属离子合适的载体,使它们能进行合适的生物分布和代谢消除。
在大环螯合剂的制备中,环烯本身(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是一个关键的且比较昂贵的中间体。
环烯的四氮杂大环化合物能通过多条合成路线来制备,例如通过二胺:二胺或三胺:单胺的环缩合作用(如Tweedle在EP-A-232751和EP-A-292689中描述的那样)。然而,在1968年,Hansen等报告说通过N-苄基氮丙啶的环四聚作用合成四苄基环烯可得到好的产率。
Hasen等在《杂环化学杂志》5:305(1968)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反应,即把10g的N-苄基氮丙啶和0.05g的对甲苯磺酸(PTSA)一起溶于75ml,95%乙醇中,加热回流6小时。
Cornier等(在美国专利:A 3828023)和Ham[在《聚合胺和铵盐》(出版Goethels,Pergamon,1980)中的“氮丙啶的聚合作用”那一章里]证实了芳甲基氮丙啶的环四聚反应可以发生。Tsukube在J.Chem Soc.Perkin Trans I 1983,29-35中报告说,在Hasen(仝上)反应条件下,用酸催化使N-苄基氮丙啶进行环四聚反应可得高产率的四 N 苄基环烯。
芳甲基,如苄基,在有机合成中常用作保护基,而且这类保护基比较容易选择性脱除。由于四(氮芳甲基)环烯的环氮可以“脱保护”而产生环烯,因此N-芳甲基氮丙啶的四聚合反应提供了一条简单而又有效的大环螯合剂(在诊断造影中使用)的合成路线。
N-芳甲基氮丙啶原料的几种制备方法通过文献可了解到。Appel等在Chem.Ber.107:5-12(1994)中描述了N-苄基乙醇胺和三乙胺、CCl4以及三苯基膦的反应:
(C6H5)3P+CCl4+N(C2H5)3+C6H5CH2NHCH2CH2OH→
Appel等报告了这个反应的收率为66%。然而用Aldrich提供的N-苄基乙醇胺来重复这个反应过程,所得产率仅为39-45%。如果采用额外的萃取步骤,并且粗提液在旋转蒸发之前和期间加入固体KOH,那么便能得到最好的结果。此外,Appel反应过程有一些严重的缺点,包括:(1)生成大量的副产物(C6H5)3PO和HN(C2H5)3Cl;(2)CCl4物料价格愈来愈昂贵而且很难按照环保法令规定的要求来使用;(3)反应时间长达14小时,在环合反应期间温度必须控制在12℃,而且合成及后处理大约总共需要3天时间。
Pfister,在《合成化学》969-970(1984)中,描述了一釜法合成,即用N-苄基乙醇胺、三苯基膦和二乙基偶氮二羧酸酯进行一步反应:
不过,该反应产率非常低,仅18%。
在1969年,Langlois等在《四面体化学》25:2085-2088(1969)中报告了从苄基胺开始的两步反应的合成方法:
然而,该反应产率同样也很低,为45%。
在美国专利-A-3855217中,Thill提出了N-苄基氮丙啶的合成方法,即用氮丙啶本身和苄基卤反应。Tsukube(仝上)报告了同样的反应路线。尽管报告的产率高,但用氮丙啶作为起始原料却令人极不满意。在《默克索引》(第十一版,第600页,1989)备注栏中写道:氮丙啶对眼睛、皮肤和粘膜有着强烈的刺激作用,是皮肤过敏剂。这个物质在OHSA.Fed.Reg.39,3757(1974)中被列为致癌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耐克麦德瑟鲁塔公司;衣阿华研究基金会大学,未经耐克麦德瑟鲁塔公司;衣阿华研究基金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932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