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钢丝绳伸长补偿的波顿管式车窗玻璃升降器无效
申请号: | 96195209.1 | 申请日: | 199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38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19 |
发明(设计)人: | 格奥尔格·谢克;乌韦·克利普特;卡斯滕·勃兰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布罗斯尔汽车零件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1/48 | 分类号: | E05F11/4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兆东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丝绳 伸长 补偿 波顿管式 车窗 玻璃 升降 | ||
1.波顿管车窗玻璃升降器,有一个封闭的钢丝绳回路,此回路通过至少两个沿车窗玻璃移动途径设置的导向器(8)导引并卷绕在一个与驱动装置连接的卷绳筒(2)上,其中,在导向器(8)之间被导引的绳段上装有一个为车窗玻璃配设的传动件(7),以及通过使用弹簧加载的用于绳索伸长补偿的装置(1、4、5、6)在驱动装置区域内有可一侧移动的支承波顿管(200)端部的钢丝绳套管(51a、51b、61a、61b、110、410),它们通过止动件(10、411、421、520a、520b、62、620b)防止回移,其特征为:为钢丝绳套管(51a、51b、61a、61b、110、410)配设一个公共的止动件(10、411、421、520a、520b、62、620b),它在钢丝绳套管(51a、51b、61a、61b、110、410)之间建立力的连接关系,所以,只有在两个钢丝绳套管(51a、51b、61a、61b、110、410)都无载荷时才能进行至少一个钢丝绳套管(51a、51b、61a、61b、110、410)的间隙补偿运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顿管车窗玻璃升降器,其特征为:绳索伸长补偿器(1)有一个整体式可移动的基体(11),在基体中组合有两个绳索出口的钢丝绳套管(110)和一个公共的第一止挡面(111),为此止挡面(111)配设有止动件的一个公共的第二止挡面(101),它们配合作用可靠地防止可移动基体(11)的回移。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顿管车窗玻璃升降器,其特征为:基体(11)在钢丝绳套管(110)区域内各有一个贯通的沿钢丝绳套管(110)全长延伸的槽(112),钢丝绳(20)可通过该槽(112)置入。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顿管车窗玻璃升降器,其特征为:公共的止挡面一方面由一个沿基体(41)移动方向定向的齿条构成,另一方面由一个或多个与齿条的齿(411)啮合的止动件(420)构成。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顿管车窗玻璃升降器,其特征为:相对于底板(3)固定的止挡面整体式成形在卷绳筒(2)的壳体上。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顿管车窗玻璃升降器,其特征为:公共的止动件是一个可旋转地安装着的偏心轮(10),该偏心轮与一个预紧弹簧(13)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顿管车窗玻璃升降器,其特征为:可旋转地安装着的偏心轮(10)旋转轴线(100)相对于卷绳筒(2)固定设置,并与一个成形在绳索伸长补偿器(1)整体式基体(11)上的相配止挡面(111)啮合。
8.按照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波顿管车窗玻璃升降器,其特征为:可旋转地安装着的偏心轮的旋转轴线(50)相对于卷绳筒(2)固定设置并有两个带分开的止挡面(521a、521b)的偏心轮(520a、520b),其中各有一个止挡面与一个钢丝绳套管(51a、51b)的止挡面(510a、510b)啮合,钢丝绳套管(51a、51b)的轴线互相形成一个夹角。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波顿管车窗玻璃升降器,其特征为:若规定的最大旋转角小于钢丝绳套管轴线相互之间的夹角,则分开的止挡面处于偏心轮的一个公共的旋转平面内。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波顿管车窗玻璃升降器,其特征为:若规定的最大旋转角大于钢丝绳套管(51a、51b)轴线相互之间的夹角,则分开的止挡面(510a、510b)位于不同的上下排列的偏心轮(520a、520b)旋转平面内。
11.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波顿管车窗玻璃升降器,其特征为:偏心轮的两个可彼此相对转动的部分具有一致的轮廓形状,和互相相交成与钢丝绳套管轴线同样的角度,所以在出现间隙和偏心轮旋转时产生钢丝绳套管等长的间隙补偿运动。
12.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波顿管车窗玻璃升降器,其特征为:两个可彼此相对转动的偏心轮(520a、520b)具有不同的轮廓形状,其中偏心轮是几何相似的,所以在出现间隙和偏心轮旋转时产生钢丝绳套管(51a、51b)不等长的间隙补偿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布罗斯尔汽车零件两合公司,未经布罗斯尔汽车零件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9520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