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倒车档换档抑制器无效
申请号: | 96195380.2 | 申请日: | 1996-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90456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8-12 |
发明(设计)人: | 保罗·派帕罗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罗·派帕罗尼 |
主分类号: | F16H61/18 | 分类号: | F16H6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晓萍 |
地址: | 巴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倒车 换档 抑制器 | ||
1.一种车用手动变速箱倒车档跳档抑制装置,包括与换档杆(10)相联结的栓板(11)和与所述杆接合固定结构相关联的抑制器锁定装置(21),其中,安装在相对于换档杆(10)可作轴向运动的套管(12)上的栓板(11)可以移动,以便越过抑制器锁定装置(21)换入倒车档,换档杆(10)可在三个换档平面(P1-P2-P3)上移动,其特征在于:抑制器锁定装置(21)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固定结构(22),并受到弹性装置(23)的作用,当换档杆(10)在第一和第二换档平面(P1-P2)上操纵时,所述弹性装置产生一个弹力,以使抑制器锁定装置(21)本身从栓板(11)的移动路径逐渐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手动变速箱倒车档跳档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抑制器锁定装置(21)绕一择优轴(a)转动,所述择优轴位于基本平行于第二换档平面(P2)的平面中,并且所述抑制器锁定装置(21)定位于与位于空档中心位置上的所述杆轴(10)相互垂直的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手动变速箱倒车档跳档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抑制器锁定装置(21)以替换形式可绕一与所述择优轴(a)相垂直的轴转动。
4.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车用手动变速箱倒车档跳档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抑制器锁定装置(21)由呈直角尺形的横杆组成,所述横杆具有一个下臂(21a)和一个上臂(21b),其中,下臂具有一个相对斜面(24),所述斜面与栓板(11)相应的共轭斜面相配合,上臂固定在一推动指上(15),所述推动指安装在栓板(11)的套管(12)上,当换档杆(10)在第三换档平面(P3)上移动时,所述推动指能抵消弹性装置(23)作用在所述抑制器锁定装置(21)上的弹力。
5.如权利要求1,2和4所述的车用手动变速箱倒车档跳档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抑制器锁定装置(21)的下臂(21a)垂直于第二换档平面(P2)延伸,而与下臂呈直角的上臂(21b)平行于第二换档平面(P2)延伸。
6.如权利要求1,4和5所述的车用手动变速箱倒车档跳档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抑制器锁定装置(21)的下臂(21a)和上臂(21b)定位在相对于所述抑制器本身的择优轴(a)相对部分上。
7.如权利要求1,2,4,5和6所述的车用手动变速箱倒车档跳档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抑制器锁定装置(21)的上臂(21b)相对于关节择优轴(a)延伸在定位于臂的相对部分上的延伸部分(21c)中,在所述延伸部分(21c)上作用着一推力弹簧(23),所述推力弹簧使抑制器锁定装置(21)受到弹性力矩的作用,当换档杆(10)在第一和二换档平面(P1-P2)内操纵时,所述弹性力矩使抑制器旋转一角度,以便下臂(21a)脱离栓板(11)的移动轨迹。
8.如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至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车用手动变速箱倒车档跳档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抑制器锁定装置(21)可在与换档杆(10)相联结的栓板(11)的不干涉的静止位置与所述栓板(11)的干涉的工作位置之间摆动,其中,所述静止位置是当换档杆(10)在第一或者第二换档平面(P1-P2)上操纵时,由抑制器锁定装置(21)呈现的,而所述工作位置是当换档杆(10)在第三换档平面(P3)上操纵时,由抑制器呈现的。
9.如上述权利要求所述,以及如图所示的一种车用手动变速箱倒车档跳档抑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罗·派帕罗尼,未经保罗·派帕罗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9538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游戏装置、其处理方法和记录媒体
- 下一篇:薄片层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