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外固定器无效
申请号: | 96235132.6 | 申请日: | 1996-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284054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6-17 |
发明(设计)人: | 郑启新;杜靖远;罗怀灿;康斌;王洪;邵增务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60 | 分类号: | A61B17/60;A61F5/05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汉香 |
地址: | 43003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器 | ||
1.一种用于治疗骨折的骨外固定器,包括连接杆(1)和位于连接杆(1)上并可调节其在连接杆上的相对位置和可在连节杆上固定的固定夹(2)以及可由固定夹(2)调节其相对位置并能由固定夹(2)将其固定的骨针(3),其特征在于连接杆(1)由两根内螺纹套管(4)和调节螺栓(5)组成,调节螺栓(5)的中部为用以旋转该螺栓的调节手柄(6),其两侧分别为正、反丝螺纹圆柱(7),两根内螺纹套管(4)分别旋于此正、反螺纹圆柱(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固定夹(2)包括夹针部(8)和夹杆部(9)两个部分,夹针部(8)由上、下两块矩形夹片(10)组成,在上、下夹片(10)的中部各有一个相对应的圆形穿通孔(11),在上、下夹片(10)的两个对合面位于穿通孔(11)的一侧的相对应的部位各有一个向下凹陷的第一“V”字槽(12),此两个“V”字槽在两夹片对合时即构成一个棱形的第一夹针道(13);夹杆部(9)由支持件(14)和夹持件(15)组成,支持件(14)为由一个平面(16)和一个与该平面垂直并与其中部连为一体的其中部有能容连接杆套管(4)插入的圆孔(17)的扁平状结构(18)以及位于平面(16)上方中部与平面(16)中央部位相连并垂直于该平面的上螺纹杆(19)和连于扁平状结构(18)下方中部并与上螺纹杆在同一轴线上的下螺文杆(20)组成夹持件(15)由双凹槽结构(25)和上螺母(26)及下螺母(27)组成,双凹槽结构(25)的中央有一个与构成支持件(14)的扁平状结构(18)的厚度相配合并能容其插入的向上开口的凹槽(21),该凹槽的底部平面中央有一个能与扁平状结构(18)相连的下螺纹杆(20)相配合并能容其穿出的圆孔(22),凹槽(21)的两侧壁(23)的上缘中部各有一个呈向下凹陷的其弧度与内螺纹套管(4)的外径相配合的圆弧槽(24);下螺母(27)位于双凹槽结构(25)底部下面并与从双凹槽结构(25)底部的圆孔(22)穿出的下螺纹杆(20)相配合并旋于其上,上螺母(26)位于构成夹针部(8)的上夹片上面并与从上、下夹片中央的圆形穿通孔(11)穿出的上螺纹杆(19)相配合并旋于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骨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夹针部(9)的下夹片与构成支持件(14)的平面(16)之间有用以调节骨针高度的垫片。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骨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夹针部(9)的上、下两夹片的两个对合面上的相对应的部位上还各有一个与第一“V”形凹槽相平行的第二“V”形凹槽(29),它们对合形成第二夹针道(30),第二“V”形凹槽(29)和第一“V”形凹槽(12)位于圆形穿通孔(11)的同一侧或位于圆形穿通孔(11)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夹针部(9)的上、下两夹片的两个对合面上的相对应的部位上还各有一个与第一“V”形凹槽相平行的第二“V”形凹槽(29),它们对合形成第二夹针道(30),第二“V”形凹槽(29)和第一“V”形凹槽(12)位于圆形穿通孔(11)的同一侧或位于圆形穿通孔(11)的同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医科大学,未经同济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513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花棚架
- 下一篇:喷射井点管喷射器真空度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