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把与前叉的连接机构无效
申请号: | 96236904.7 | 申请日: | 1996-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269362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2-03 |
发明(设计)人: | 韩德玮;张关礼;莫怡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弄瑛 |
主分类号: | B62K21/18 | 分类号: | B62K21/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晓桂 |
地址: | 51007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 车把 前叉 连接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把与前叉立管及车架前管的连接机构。
传统的自行车把和前叉的立管从车架前管的上下两端伸入,且车把立管插入前叉立管中,用一个长螺栓使前叉与车把偶合。车架前管与前叉间分别装有轴承,以使偶合的车把、前叉可相对车架前管转动并不径向和轴向松动。传统的该连接机构须保证前叉立管的长度大于其直径的三、四倍以上,否则不足以保证其偶合的连接刚度及强度,因此导致整个连接机构较长或者说较高。车架的前管偏长对传统自行车无不利影响,但对于折叠自行车或卧式自行车而言,偏长的车架前管占据空间大,为折叠或卧式自行车的设计带来诸多困难。
本实用新型旨在给出一种矮短且可保证连接强度及可靠性的自行车把与前叉的连接机构,以减小该机构所占据的空间,为折叠式、卧式自行车的设计带来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把与前叉的连接机构,车架前管上下分别装有轴承架,前叉立管贯穿前管且立管上下分别装有轴承架与车架前管的轴承架相配中间置有滚珠构成上下轴承,前叉立管顶端有一个作为车把的转向座与前叉立管相连,转向座底面与前叉立管上端的轴承架之间垫有一个防转垫片(该垫片内径壁上有一凸台卡入立管壁的纵向槽中,为先有技术),由压紧装置将转向座压紧防转垫片并压在前叉立管的上轴承架上。
所述的连接机构,其转向座就是一个车把平台,简单地装两个横向把手,就相当于常规的车把,若装有可折叠的把手竖管还可调整把手的高度,若将转向座制成齿轮则适于卧式脚踏车,使骑行者在较远处以齿轮或链条的传动方式控制车把转向。由于转向座(车把)不仅与前叉立管相连,还通过防转垫片直接压在轴承架上,即车把上可产生弯矩的力可以不经前叉立管而直接传递到车架前管上,因此车把与前叉立管相互间的偶合段不必像传统方式所需得那么长,采用很短的车架立管已足以保证其连接强度及可靠性。所述连接机构矮短,占据空间小,为折叠式、卧式脚踏车的设计选用带来很多方便。
图1是一种所述机构的装配关系图。
图2是一种所述机构的装配关系图。
实施一:如图1
前叉立管9自下至上贯穿车架前管8,立管9上下的轴承架3与前管8上的轴承架4相应构成轴承。转向座1下部有短管5插入前叉立管9中紧配合,转向座1底面与立管9上部的轴承架3之间垫有防转垫片2,前叉立管9中固定有螺母7,转向座1中心有孔,压紧装置即锁紧螺栓6穿过转向座1旋入螺母7中,将转向座1通过防转垫片2压紧在上轴承架3上。由于转向座下的短管5与立管9为紧配合,维修时将两者分离较困难,所以转向座1中心的孔为螺纹孔且大于螺母7的孔,当使用底端直径大于螺母7孔的螺栓6时,其底端抵住立管中的螺母7继续旋入,可将转向座1自立管9中拉出。
实施二:如图2
压紧装置为螺母10在转向座1之上与前叉立管9的顶端旋紧。将转向座1的底面压紧防转垫片2,并压在轴承架3上调整轴承的配合间隙。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弄瑛,未经刘弄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69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