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阶半微分交流示波计时电位仪无效
申请号: | 97108569.2 | 申请日: | 199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94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0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斌;高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13/00 | 分类号: | G01R1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文义 |
地址: | 710069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阶半 微分 交流 计时 电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仪器,特别是一种可进行多阶半微分测定的交流示波计时电位仪。
交流示波计时电位法(ACOCP)是由J.Heyrovsky于1941年提出的一种控制电流的电分析方法。近50年来,ACOCP法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已建立了多种ACOCP方法,并且广泛地应用于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其中示波滴定已经成为电滴定分析的一个新领域;二是在电极过程研究中ACOCP法具有超过其它电分析方法的优点;三是由于ACOCP法的应用范围增加,促进了这一方面理论研究的发展和成熟。在交流示波计时电位仪器研究方面,1943年Heyrovsky与Forejt制作了第一台交流示波计时电位仪。1987年,汪秀龄和赵常志设计并由山东电讯七厂生产了我国第一台交流示波计时电位滴定仪(原名称为LS-1及2型交流示波极谱滴定仪)。上述仪器主要由恒流源、电解池、微分器和示波器组成,它仅能够产生E-t、dE/dt-t(E)信号,其灵敏度和产生的示波图的分辨率均较差,不能够满足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进行0.5-3.5次微分,可产生多种示波信号,而且测定灵敏度、分辨率较高的交流示波计时电位仪,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实现过程如下:
附图1为本发明线路原理图。
附图2为本发明半微分器、IR降扣除电路、滤波电路、微分器电路图。
附图3为本仪器0.5-3.5次微分示波图形。
附图4为在0.2mol/LKNO3溶液中In3+和Cd3+的示波图。
本发明所依据的数学原理:
根据Riemann-Liouville关于微积分的定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85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