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引线框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7113487.1 | 申请日: | 199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64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恭;赖威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龙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5/04 | 分类号: | C22C5/04;H01L23/495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台湾省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线 框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引线框架及其制造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镀有银及钯的引线框架及其制造方法。
在半导体生产业中,集成电路的封装(IC package)是制造的重要步骤之一。其中,IC引线框架(IC lead frame)是提供集成电路芯片安放导线的基座,并将IC芯片与印刷电路板连接起来。已知引线框架制造至少需要考虑三种特性,即接合性(bondability),封装性(molding compound characteristic)以及焊接性(solderability),因此引线框架的表层常有一些镀层用来调整此三种特性。
已知的引线框架为了让连接IC芯片的金导线(gold wire)与引线(lead)间有较佳的电接合性,会在焊接区(bonding area)电镀一层银(Ag)。在焊上金导线及塑胶外壳封装后,外引线(extemal lead)再镀上一层锡铅(Sn/Pb),以增加其焊接性。由于已知的封装程序中锡铅的电镀是在塑料外壳封装后进行,而镀锡铅的步骤中具有高温,可能会损害IC芯片。此外,锡铅电镀会造成重金属污染,并由于银的电镀在封装前实施,而锡铅电镀则在封装后实施,造成封装自动化的困难。因此开发出了预镀引线框架(Pre-Plated Frame,PPF)技术。
所谓PPF技术,是选择贵金属钯(palladium,Pd)以取代常用的银与锡铅(参见美国专利US874916,USl74060)。由于钯具有较好的接合性及焊接性,已知PPF技术是在封装前将引线框架全面性镀钯,以便今后继续进行自动化封装,而无需镀锡铅。已知PPF技术不但解决了环保问题,还实现了自动化制作。为了让引线框架具有较佳的耐蚀性,已知会在镀钯之前选镀上一层镍及一层钯镍合金。由于钯属于贵金属,价钱昂贵,为了节省成本,镀钯层都很薄,约0.075~0.1μm。因此在封装过程中,容易形成针孔(pin hole)缺陷使得镍层或钯镍层极易局部裸露,造成接合性及焊接性不良,影响产品品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引线框架及其制造方法,在镀钯层前,全面性镀一层银,避免镍层裸露,且钯可选择性或全面性电镀在引线框架的银层上。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采用一种引线框架的制造方法,应用于引线框架的电镀过程中,该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引线框架,并封该引线框架作一电镀前处理,该引线框架包括一封装区,该封装区中有一焊接区;刮镀一银层在该导线表面;以及电镀一钯层在该银层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为一集成电路提供电连接的引线框架,其中该引线框架包括一芯片座及多个引线,其中该芯片座用来承载该集成电路,这些引线用来与该集成电路连接;且该引线框架包括一封装区,而该封装区具有一焊接区,该引线框架包括:一底材;一第一银层在该底材表面;以及一钯层在该第一银层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为一集成电路提供电连接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该引线框架包括一芯片座及多个引线,其中该芯片座用来承载该集成电路,这些引线用来与该集成电路连接;且该引线框架包括一封装区,而该封装区具有一焊接区,该引线框架包括:一底材;一在该底材表面的第一银层;以及一在该第一银层表面的钯层。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降低制造成本,并取代常用锡铅,解决环保问题。同时兼顾了引线框架的接合性,封装性及焊接性。
下面借助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为一种引线框架的平面结构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引线框架的剖示图;
图3A为该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剖示图;
图4A为该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型的剖示图;
图5A为该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变型的剖示图;
图2B至图5B为相对于图2A至图5A的另一种引线框架的变化结构;
图6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引线框架的剖示图;
图6B至6C为相对于图6A的另一种引线框架的变化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龙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旭龙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34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氯醇化管道反应工艺
- 下一篇:熔融还原装置以及操作该装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