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气配线布置结构在审
申请号: | 97114915.1 | 申请日: | 199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73060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2-11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将久;泷本彻也;安藤恭浩;船木哲也;末广真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G11/00 | 分类号: | H02G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祥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气 布置 结构 | ||
1.一种用于布置电气配线(D.W/H;I.W/H)的电气配线布置结构,它将电气配线(D.W/H;I.W/H)布置在彼此可相互运动或可转动的第一部件(C)与第二部件(D)之间,尤其是在车体(C)与车门(D)之间,相对于连接车体(C)与车门(D)铰链安装位置和密封条而言,更靠近乘员室的位置,其包括至少一个电气配线分配(或供给或保持)装置(10;110),其中电气配线(D.W/H;I.W/H)一插入孔(10e;110f)和一分配或拨出孔(10g;110g)形成在分隔的位置,其特征在于电气配线(D.W/H;I.W/H)穿过插入孔(10e;110f)和从分出孔(10g;110g)分出或拔出,至少一个电气配线分配装置(10;110)固定在第一或第二部件(D;C)的两者或其中之一上,特别是车门(D)和车体(C)的两者或其中之一上,电气配线(D.W/H;I.W/H)的导向端从至少一个电气配线分配装置(10;110)中,经过其分出孔(10g;110g)中分出,从而延伸到第一和第二部件(D;C)中的另一个,特别是在车门D和车体C中其中的另一个,因此随第一和第二部件(C;D)彼此相互的运动或/和转动,特别是随车门的开关运动,电气配线(D.W/H;I.W/H)从电气配线分配装置出来和返回到至少一个电气配线分配装置(10;110)中。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配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气配线(D.W/H;I.W/H)固定地穿过插入孔(10e;110f)。
3、按照上述之一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气配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气配线(D.W/H;I.W/H)经过插入孔(10e;110f),插入到电气配线分配装置(10;110)中,再布置成大致环绕的方式,再从分出孔(10g;110g)分出或拨出。
4、按照上述之一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气配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电气配线分配装置(10;110)包括一大致呈三角形的导向架(10;110),
设置在其第一顶端的插入孔(10e;110f),
设置在其第二顶端的分出孔(10g;110g),和
电气配线(D.W/H;I.W/H)如此地容纳在导向架(10;110)内,以便最好以基本为环绕的方式伸展,最好延伸到第三顶端(10k)。
5、按照上述之一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气配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气配线分配装置(10;110),特别是导向架(10;110)固定地和垂直地容纳在第二部件(D)的端面(1a)形成的凹槽中,特别是车门(D)上,车门(D)朝向乘员室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凹槽中;或第一部件(C)端面,特别是车体(C)面对着车门(D)的端面(1a)上形成的凹槽中;或朝向车门(D)的仪表板(31)的端面(31a)形成的凹槽中。
6、按照上述之一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气配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电气配线分配装置(10;110)具有敝开的后表面或类似盒子的形状,特别是具有较小宽度,并最好形成可拆卸的锁销,以便与第一部件(C)和/或第二部件(D)上形成的接合槽相锁接,特别是与车门(D)和/或车体(C)上形成的接合槽相锁接,电气配线(D.W/H;I.W/H)可滑动地容纳在电气配线分配装置(10;110)与第一和/或第二部件(C;D)之间限定的空腔内,特别是电气配线分配装置(10;110)与在车门(D)和/或车体(C)之间限定的空腔内,而电气配线分配装置(10;110)具有敝开的后表面的情况下或其电气配线分配装置(10;110)形状为盒子形状情况下,电气配线(D.W/H;I.W/H)基本可滑动地容纳在电气配线分配装置(10;110)内。
7、按照上述之一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气配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管形部分(10d,10f)在电气配线分配装置(10;110)的插入和/或分出孔(10e,110f,10g,110g)上伸出,和/或其中的插入孔(10g,110g)上,特别是此处的管形部分(10d),以及电气配线(D.W/H;I.W/H)最好由固定装置(21;112)固定,特别是由条带(21;112)或夹子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491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控平面高频谐振器和滤波器
- 下一篇:卷材形式的镀金属薄膜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