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浇注成型超薄混凝土通风道的方法及其使用设备无效
申请号: | 97121636.3 | 申请日: | 1997-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217410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5-26 |
发明(设计)人: | 何接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接军 |
主分类号: | E04F17/04 | 分类号: | E04F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程凤儒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 浇注 成型 超薄 混凝土 通风道 方法 及其 使用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做住宅建筑中的通风道的方法及其使用设备。
通风道在我国住宅建筑中是一项指定配套的产品。目前,玻璃纤维水泥砂浆通风道已在我国建筑上被广泛使用,人们普遍认为,此种通风道无论在材质上、重量上、造价上都接近于理想的程度。但是此种通风道在产品质量上确不尽人意。其产品质量的合格率不超过30%,其原因是,该产品制作难度大,并由下述几个因素造成的。(1)产品的壁较薄,设计要求该产品的壁厚度只有12-15毫米;(2)产品较大,其长一般在2.7M、2.8M、2.9M,个别的(所谓异型产品)还有3米以上的,其宽度和厚度(指产品的外型尺寸)更是多种多样,最小的是200×300mm,最大的到400×700mm;(3)所用的原材料是水泥砂浆加玻璃丝网布;(4)在制做工艺上又规定是用手工抹制;(5)在产品结构上,又规定内部的附件(如:中隔板、横挡板、导风板等)必须先予制,后拼装,(6)最主要的一点是现行生产模具非常落后,所谓模具只有两块模板,管束产品的两个侧面,而底面是放置在“台座”上,产品的上面是靠所谓“芯板”的木头板条管束,产品的端面是靠所谓“枕头”的木板橙管束,因此,现行模具实质上只能叫作“单边模”。基于上述几个因素使得该产品的制作难度大,也就是说模具采用“单边模”,原料采用水泥砂浆半流体,只能用手工进行抹制,质量难以保证,而且产品的内部结构也较为复杂,产品中有中隔板,横挡板,导风板等,而这些内部构件必须事先予制,而后拼装,这样拚缝又难以勾严。从而使产品的合格率很低,主要表现在(1)产品的壁厚薄不均;(2)表面不平;(3)尺寸不规范;(4)内部附件漏气等。因此大量低质量的通风道安装在住宅建筑中,使得漏气窜烟的现象普遍存在,直接影响广大居民用户的身体健康。所以对目前现行的通风道制作工艺及其使用设备必须进行改进。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浇注成型超薄混凝土通风道的方法及其使用设备。该混凝土通风道浇注法采用一次混凝土浇注成型工艺,该方法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的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该方法所使用的模具及机械式振动工作台可配合该方法使用。所使用的模具可使产品的厚度一致,强度增加,并使产品的各部分尺寸规范化,有利于一次浇注成型工艺。所使用的机械式振动工作台可使模具中的混凝土均匀分布,有利于产品的各面的厚度、强度的均匀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这种一次浇注成型混凝土通风道的方法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用水泥、石子、砂子、水按照常规的方法配制湿态混凝土,采用抽屉式通风道浇注模具,该模具是由ㄩ形主箱板、盖板和带有内模口的端面板组成的箱体,以及从两端面板的内模口插入箱体内的内模所组成,并且该模具放置在振动台上,先启动振动台,打开盖板,向箱体内浇注配制好的湿态混凝土,湿态混凝土在振动下进入ㄩ形主箱板的槽底,并由槽底沿着内模与内模之间、内模与ㄩ形主箱板的槽板之间的间隙充满整个模具,当湿态混凝土略高于模具浇注口时,停止浇注,再将盖板盖在浇注口上,继续振动,当振动到盖板与浇注口相吻合时,停止振动台振动,晾干,最后拆卸盖板,将内模从箱体两侧抽出,再拆卸两端面板、ㄩ形主厢板,即得到超薄型混凝土通风道。
本发明的方法所使用的设备有抽屉式超薄型混凝土通风道浇注模具和机械式振动工作台。这种抽屉式超薄型混凝土通风道浇注模具,是采用ㄩ形主箱板,其上配有盖板,其两端分别配有端面板,该两端面板都对应开设有主风道内模口、次风道内模口,并从该两端面板的内模口分别插入上端内箱模、下端内箱模,所述上端内箱模是在上组合板面上固定有长方体形的上次风道内模、凹体形的上主风道内模,所述下端内箱模是在下组合板面上固定有长方体形的下次风道内模,凸体形的下主风道内模,所述上组合板面、下组合板面分别卡在所述两端面板之外,而在所述主箱板内所述上次风道内模与下次风内模相对,其间形成次风道隔板间隔,所述上主风道内模与下主风道内模相对,且该下主风道内模的凸突部伸入上主风道内模的凹洼部之中,该上主风道内模与该下主风道内模之间形成两个L形导风板的间隔;所述上、下主风道内模、所述上、下次风道内模与所述主箱板的底板、两侧板及所述盖板之间形成通风道壁板的间隔,所述上、下主风道内模与所述上、下次风道内模之间形成主、次风道隔板的间隔。使用该模具制造通风道时,先将模具组装好,打开盖板,从内模与主箱板之间,内模之间的间隔浇注混凝土,并采取振动方式,使内模与主箱板之间,内模之间、及内模上都均匀充满混凝土,然后盖上盖板后晾干,最后拆卸盖板,再抽出上端内箱模、下端内箱模,然后拆卸端面板、主箱板,即得到超薄型混凝土通风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接军,未经何接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216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高温耐磨损的玻璃钢防腐材料
- 下一篇:锁相环电路、再现装置和相位锁定方法